大暑当天,华国博物馆获捐两件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
博物馆从当日起装修升级,周代相关展厅暂停开放。
博物馆虽然暂时进不去了,但是在此期间,华博与大周的热度不减反增。
无论点开什么社交软件,都能看到与这件事相关的讨论。
速来,据说华国博物馆要解密文物了坐等周太祖的笔记内容公开
z如标题上次文物捐赠仪式上,讲解员小江老师只简单在镜头前翻了一下周太祖留下的笔记本还是日记本来着反正没起名字我也不知道怎么叫比较合适,刚刚听说博物馆要择日公布具体内容,马上就能知道他在笔记里写了什么了
1楼那天镜头只闪了一下,就被我看到了“吾爱”两个字,难以想象要是全部揭秘我该多幸福啊
2楼嘿嘿嘿,实不相瞒直到现在我都在因为“吾爱”这两个字激动楼主发帖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华国博物馆它居然还没有公开笔记内容也太能拖了吧摔
3楼呜呜,谁能想到我有生之年竟然能吃上这样的大餐。
4楼周朝可是我们的文明起源、民族骄傲:3」每一座墓葬都保存特别完好,再加上历朝历代的官方都严禁毁墓,除了尚书府遗址还有羽阳宫遗留文物外,几乎没给现代留下任何东西。之前能发现一个古籍残片都算烧高香了,谁能想到突然从天上掉下来这样一本笔记。
周代之后应氏隐世不出,博物馆虽然没有明说捐赠人的身份,但是我猜他十有八九是应氏的后人
5楼我猜也是话说回来这本笔记到底是怎么保存的直播的时候看着特别新,不像是放了将近两千年的。
6楼传统造纸工艺不加强碱还有漂,寿命比现代人使用的纸长很多。
7楼虽然说“纸寿千年”,但这都快两千年了保存情况也太好了吧
8楼小道消息,这个笔记的确用了比较特殊的造纸工艺,因为工艺过分复杂还耗资巨大所以没流传出皇宫就失传了。据说华国博物馆随后就会公布防腐储存工艺。
古代真的有好多失传的技术啊说不定这次之后,我们也能用上类似的传统纸。
9楼真羡慕研究周史的人,这能多发多少刊
10楼抓住八楼,请问您是华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吗您还知道什么小道消息
11楼我是媒体那边的,小道消息的话华博最早今晚就要开始解密算吗
12楼算啊啊这可太算了。
13楼话说回来有没有人觉得这个笔记从制作到保存再到出现的时间都太“巧”了,像是当初周太祖写下它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被后人看到一样。
14楼对对我也这样觉得那个失传了的造纸工艺好像就是为了笔记发明出来的一样虽然说周代文化繁盛,甚至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科
技高峰,但是只用一次的发明,实在是有些浪费了吧
15楼的确是怪怪的
16楼13楼同感我也觉得那个失传了的工艺就是为了笔记本发明出来的1但这是图什么呢
17楼江尚书说将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留给后人,后人才会承认他们的关系,所以周太祖就这样做了。
18楼嘿嘿,楼上说得真好嗑。继续继续,今天就跟着你嗑了。
19楼万一我说得是真呢
124楼啊啊啊啊果然今晚解密谁来搬运一下官博的消息
125楼我来了华博今晚只公布了部分内容,先看再说截图周太祖笔记原文片段截图译文这段是说尚书大人的手在桃延下雪那年生了冻疮,天子往后几年都在帮他寻医问药。每到冬天还要催尚书大人戴上手套,睡前再帮他用草药擦手,几年之后手上的冻疮终于得到了缓解。
126楼没想到真的是日记本啊。
127楼看原文周太祖竟然用了“榻前”这个词,嘿嘿他们果然是一起睡的。
128楼大惊小怪,都“吾爱”了怎么可能不一起睡嘿嘿,历史上的周太祖简直就是一个杀神在世,别说是敌人了,就连大臣见了他也像老鼠见了猫,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体贴的一面果然是双标啊。
129楼何止呢,我记得写税书的那位庄大人就曾在后记还是前言中暗戳戳地吐槽过周太祖,说他自己勤政也就算了,还要带领大周朝臣百官一起烧灯续昼,拉着大家和他一同加班。当初尚书大人当侍中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陪他熬夜,甚至还曾不小心在御前睡着。这得多累才能御前失仪啊。
130楼知道重点是什么吗重点是前期的周太祖可没有后来那么好说话s江尚书进京任职之后,太祖的情绪真的比从前稳定多了,就连处理人的手段也没有从前那么血腥,简直是人形稳定剂x那个时候的他看到江大人睡着竟然没有发火他是不是从那个时候起就觊觎人家了。
131楼最过分的还是后面庄大人在书里还写了,朝廷搬回羽阳宫之后泽方郡突发旱灾,朝臣被召至殿上加班加点地制定救灾计划,当时主管赋税的他也在列。这件事非常紧急,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