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 现代番外(3)(2 / 3)

应长川的唇边莫名多了一丝笑意。

他跟在江玉珣背后向前而去,并在将要进展前那一刻开口问“阿珣经常这样给游客调整耳机吗”

他的语气分外随意,然而目光却不失话语那般轻松。

应长川的声音透过耳麦传到了江玉珣的耳边。

或许是受到电流声影响,江玉珣忽然觉得对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奇怪的酸意

我这是在胡思乱想什么

江玉珣连忙将这乱七八糟的念头在脑海中甩了出去。

“嗯”他下意识转过身,并摇头对应长川说,“那倒不会,大部分人在游客中心调试设备,进展的时候耳机已经能够正常使用了。”

“我知道了。”应长川的脸上随之浮现出笑意。

只有个别小孩喜欢乱动耳机线,到了展内仍需要自己不断调整。

江玉珣看了一眼心情不错的应先生,并没有告诉他这个真相。

博物馆内灯光昏暗,必须格外注意脚下。

开馆没过多久,已是人挤人人挨人。

前几天刚被游客撞倒在展厅里的江玉珣不由放缓了脚步。

“应先生这边走,”江玉珣的声音透过耳机传到了应长川的耳边,轻得好像梦呓,“前方展柜所陈列的文物同样来自周朝,是该朝尚书令府宅内的瓦当。”

有了讲解器做辅助,江玉珣也不用再大声说话。

为防声音刺耳,他甚至已习惯了压低声音对游客讲解。

江玉珣的语气变得比平常更加轻柔“瓦当又叫称瓦头,覆盖在建筑物檐头的遮挡物,和流行于后世的文字瓦当不同,大周建筑物上用的大多是图案瓦当。”

进了馆后,江玉珣的气质瞬间变了个样。

青涩的学生气消失得一干二净,目光也变得格外明亮。

他的神情非常专注,似乎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全都告诉身旁的人。

瓦当这东西并不起眼,一般来说前来参观的游客不会在这里停留太长时间。

简单讲过之后,江玉珣便想将应长川带向下一个展柜,没想到对方却在这个时候停下了脚步。

应长川隔着玻璃展柜轻抚着柜里的东西,停顿几秒后突然转过身问江玉珣“这是江尚书家的”

展厅内的灯光将应长川的眼眸照得格外温柔。

江玉珣竟然从他的眼底看到了几丝原本不该存在的怀念。

“怦怦”江玉珣的心随之重重地跳了两下。

“对,”见应长川这个瓦当感兴趣,江玉珣立刻停下脚步为他仔细讲起了这个不起眼展品,“瓦当上的图案为龙纹,这在当时只有皇宫能用。因此我们常说眼前这片瓦当是逾制的产物。”

华国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基本不会这样认真地分析瓦当。

见江玉珣停在这里,又有游客跟着聚向前来,想要听听他在说什么。

应长川则笑着点头看向江玉珣,并随口问道“小江老师觉得这块瓦当为什么会出现逾制的现象”

江玉珣莫名觉得应长川的语气有些熟悉。

对方这样一问,他差点就将心里话说了出来,但最后还是强忍着严谨道“这个官方暂时也没有定论。”

“什么没有定论”江玉珣的声音刚落下,就有一个蹭讲解的中年游客突然凑上来,“江尚书和皇帝是一对呗,这还用猜”

他身材偏胖,一脸“我什么都懂”的自信气质。

接着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小女生跟着点起了头“对对对我看周史记载说周太祖虽然送了府宅给他,但尚书大人一年也难在家里住一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羽阳宫里。”

说完还低头神秘兮兮地笑了一下。

江玉珣“”

周史

的确有这样的记载,但那只有短短十个字并且说得非常隐晦

藏在足有百万字之多的史书之中,实在是不起眼到了极点,眼前这名游客到底是怎么发现的

有了这两个人起头,周围游客无论男女老少纷纷凑上前来分享起了自己的见解。

“一个权臣,还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权臣整天待在皇宫里不出来不对劲吧我看这很不对劲啊”

“皇帝不但不怕他功高震主,甚至还不断封赏,这两个人的关系绝对不一般,”说着,那游客还不忘看向江玉珣,并从他这里寻求起了肯定,“我说得有道理吧,讲解员老师”

“我觉得”

江玉珣差点将“有道理”二个字脱口而出。

意识到不对后,他这才赶忙摇头说“这件事史学界暂未有定论,严谨起见我们不能下肯定的结论。”

周太祖和江尚书的关系是史学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古往今来,有无数人通过以周史为代表史书以及文物猜测着两人的关系。

直到今天,仍有一大批游客孜孜不倦地向讲解员问着类似问题。

虽然入职才两个月,但江玉珣也不是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