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2 / 3)

烈的骠骑将军呢

除了他,长安城中猜测很是不少。

最通行的一种说法是,大将军战功赫赫、功高盖主,惹得帝王疑心忌惮,且锋芒不如骠骑将军耀眼,才会落得今日的下场。

自然也有更离谱的猜测。

譬如说,霍去病实则是陛下的私生子,才会被他捧在手心、百般疼爱

刘彻aaaa卫子夫aaaa卫少儿aaaa霍仲孺

这等一眼假的的流言如风般转瞬即逝。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在私底下愈演愈烈,最终传入了任安的耳中。

那传言说,刘彻不满卫青,根源出在李广身上。

霍去病的东线战绩斐然,不仅大败匈奴、生擒左贤王、封狼居胥山,汉军的战损率连人带马都低得惊人。相比之下,卫青的主力部队虽然攻破了赵信城,但战死者颇多,充其量只能算是惨胜。

究其原因,无非是李广迷路失期、驰援不及时。才

会导致卫青以两万主力独自对抗单于,最终导致一场惨胜。

那些跟随卫青,自以为挥汗出力之人把锅扣到了李广的头上,声称是李广害得大将军晚节不保。

又有人说,李广也知道,才会自戕而死,以命谢罪。

任安不知道李敢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传言。若是有,又会对卫青产生什么看法会不会迁怒、怨怪于他

但他见到老友抑郁的眉眼,终究没说出口。

大将军曾对他有知遇之恩,恰逢主君有难,他又怎能背弃人而去但李敢的关内侯却是在霍去病手下拿到的,在旁人眼里是铁杆的霍派人士。

任安一声长叹。

虽然他对幼卿的友爱为真,但不可否认,朝堂的波诡云谲到底影响了他们。再不能推心置腹、把酒言欢,实在令人惋惜不已。

司马迁则一直没说话。

忽地,静室外传来一道叩门声“叔父可在”

李敢起身“何事”

李陵半边身子抵在门上“有贵客送礼上门,陵身份低微,不好接待,便来请叔父亲自前去迎接。”

司马迁和任安都善意地表示理解,还要和李敢一起。只是他们都没想到,这个没点身份还迎接不了的贵客,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卫霍等高官列侯,而是

小黄门身子虽然躬着,脸上却有一丝傲气。

“李美人听闻老将军故去的噩耗,实在伤心难当。美人不便出宫,便遣了奴代为吊唁,同时吩咐奴转告郎君,逝者已矣、节哀顺变,请郎君保重自身。”

李敢深深鞠了一躬,面上十分动容“敢会自行保重,请您转达给李美人,敢谢过美人的好意。”

任安和司马迁对视了一眼,这才想起来,李美人出身关中,和李广一族同属李信的后代。前段时间皇三子刘旦出生,李美人求了陛下的恩典,和李广连上了宗。

于情于理,李广去世,她都该前来吊唁。

但任安心里却生出一丝凛然。

大将军是皇后内弟,骠骑将军是皇后外甥。

陛下再如何在两人之间玩弄权衡,但血缘关系无法更改,他二人都是太子殿下天然的助力。

但李敢和李美人,皇三子

任安的心中,忽地生出一股子不安来。但转念一想,即使大将军再不得势,也官拜大司马、位比三公之上。更遑论骠骑将军和女医两口子加起来三万户的食邑,无人能及。

李家无论做些什么,都是蚍蜉撼树,难以动摇太子母族根基。

他们应该也知道这一点吧

李广身为一代名将,横跨孝文、孝景、孝武三朝。他的死讯引起的水花很是不小。即使是未央宫中,也不乏有人讨论。

这一日,江陵月进宫看望王太后,后者就就和她提起了这件事情来“这李将军,好端端的,怎么就去了呢”

言语之间,不乏唏嘘之意。

她初初入未

央宫时乃是太子宠妾,头顶上有个做公公的孝文皇帝。从那时起,她就听到经常李广的名字。甚至孝景皇帝登基后,私底下同她叙话,说要把李广这一位猛将留给彻儿,让他对上匈奴时能好受些。

喃喃果提醒您穿成汉武帝的家庭医生后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想要的不是自己好受,而是让匈奴不好受。

王太后按了按眼角,幽幽道“直到见了子夫家的家人们,哀家方才知道,何谓天生将才啊。”

相较之下,李广的光芒亦黯淡了。

卫霍相继封万户侯,李广却连一个最小的万户侯也捞不到。即使是同时代的旁观者,也难免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江陵月却道“也许李将军从没想过封侯呢”

毕竟“李广难封”是后世强加给他的人设,许多郁郁不得志的人都乐于自比李广,把假想敌视作“靠裙带关系上位得宠”的卫霍,在诗文里留下不知多少酸言酸语。

至于正史上,李广本人从未表达过对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