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工厂的话事人
“我们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把厂子卖掉的。”他们也是后来才知道对方开了个服装专卖店。
坐在椅子上的弗里曼叹息一声,手指摸着湛蓝色的表盘,说道“你向他索要百万赔偿金,还要把人家上万的库存全都焚毁掉,你说他会不会把厂子脱手”
开了一圈的会,福升的董事和管理层们也没研究出什么好对策,都说对方的办法很蠢,总有反对的理由,有人提议说要和林薇私下了结,结果也让罗恩否了,最后他让弗里曼去来梵卡莲,全权处理这件事。
那人满头大汗“我也没想到,他会去找那个女人接手”
原本这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事儿,港城的法官都是英国人,他们都听不懂中文,找个关系好的法官,官司怎么打都不会输,所以连他自己都没在意。
他也明白洋行捐了20万英镑,很明显是因为舆论压力太大,想要事态平息下来,结果谁成想这个女人又把事情闹大了。
“你想做没关系,做得专业一点,”哪怕是栽赃陷害都行,弗罗曼深吸了口气,“偏偏让人抓住漏洞,她现在把所有卖a字裙的英国洋装店全挂到报纸上,问你是不是大家都抄你的创意了,为什么只告她一家,是不是福升故意针对她,她做什么都要被狙击”
这是恶人先告状
人家都是躲子弹,她是专往靶子旁边蹭。
男人擦了擦汗,想说不是,但又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最后只好道“我可以撤诉,以后取消与他们的合作。”
“现在不是撤诉,是对方要控告你敲诈勒索,威胁恐吓,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和误工费,你恐吓过的那位老厂长现在还在医院里躺着,记者一窝蜂地都找过去了。”港城的报纸杂志大大小小有上百家,现在骂英国人已经成为一种趋向了。
弗里曼现在看到林女士几个字也是牙疼,仿佛黏上的软糖,沾上了就再也甩不掉的感觉。
很明显,她根本不在意官司的输赢,她只在乎这件事产生的热度。
打着新闻的名义卖广告。
什么让英资品牌忌惮的雅衫究竟强在哪里
再造品牌神话,雅衫yas开业首日销售额破万。
配上抓人眼球的时尚广告,这个人再一次站到民众的面前。
尤其是对福升的抨击,言语犀利,专往痛点扎,极具煽动性。
最开始他以为是那位记者文笔犀利,结果过往的文章一对比,风格变化就有些明显了
就像现在这条新闻
「钻营百年,鸦片起家,吸血国人,福升洋行从未敬畏过这片土地。
国人的自尊屡遭侮辱践踏,华商生存现状是否只能摇尾乞怜
华商应自强、求富,以利我国家,不受洋人胁迫,不被特权恐吓,不做三等公民。」
他也是懂中文的,这些用词是最能挑动神经的。
事情本不大,但这是一个玩弄舆论的高手,就怕她把小事搞成大事。
她就一个小作坊,可以毫无顾忌地拼命,福升这么大的体量,不能和她这么玩。
“我们可以找几家报社来反击,反正这群贱民什么都不懂,还可以找警署查抄他们的铺子”
弗里曼轻叹了口气,转了转腕上的手表“她大概就等着你这么做呢。”
民众不懂,她便揉碎了,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举例子,让人知道区别,还造了个词叫“双标”。
如果有人砸店铺,估计她都不会拦着,而是找人拍照,大肆渲染恶行,将人们的火气燃到最高点,小事变成大事,进而引发大的争议。
偏偏福升有很多历史可以让她当素材翻旧账,不单是她自己的那10万英镑,福升从一开始就不干净,百年历史随便拿出一段就是素材。
弗里曼是福升中少有的学了中文的管理层,他比其他人对林薇舆论造势能力有更深的感触。
很明显,她当初选择的那个兑钱时机是精挑细选,来了港城这么久,挑了一个绝好的时机。
如果不是总裁先生坚持,按照弗里曼的处理,那10万英镑一定会成功兑付。
就是不知道罗恩先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到底在忌惮什么
“阿公这简直太没道理了,你知道福升这是发的什么疯吗为什么总是为难人家一个小姑娘”青年放下报纸,满脸不解地看向外祖父。
贺新笑笑,不置可否地道“你啊都二十多岁快三十的人了,怎么还和小孩子似的,人家才十七岁就能和福升你来我往地过招了,你说你呢,一个玩具厂,搞得工资都快发不出来,还要我为你收拾烂摊子。”
青年被贺新说得面皮发红“不是,阿公我没说不给,工厂买了新机器,只说是延后几天,谁知道他们就来找你了”
贺新拄着手杖,目光看向青年“做生意,切忌太冒进,你买机器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员工的薪水呢不要学你爸爸,总是想着一步登天,最后害人害己。”
青年身体僵硬一下,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