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第 13 0 章 原地思考了一会儿,袁……(2 / 6)

个名字在小说里就定好了的,再讨论下去也是浪费时间,直接赞同就好了,省事儿。

“乡味这个好,家乡的味道。”大队长又赞同,村支书也点头“听起来也好吃,香味。”

名字定下来了,时韵就是又将自己刚才画好的图标再图改一下就完事儿了。袁知青就负责在一边写说明书之类的。

按照时韵的要求,生产时间,保质期,还有配料表,生产场地,联系方式,以及存放方式,尽量简短还得让人能看明白,能理解,并且不会产生歧义误解。

写完之后拿过来大家一一传看,有意见的提意见,没意见的就直接定下来。

“接下来咱们兵分三路,时韵,你和袁知青去县城,咱们县城就有玻璃瓶厂子,咱们先订三百个试试,然后这个印刷厂,你们两个看谁去这个。”

“赵燕你也去县城,看你这个销路能不能打开。我们这些老家伙呢,就先将各家的豆酱给收拢起来,挑选味道最好的,等着回来装瓶,你们觉得可以吗”

大队长问道,袁知青看时韵,时韵立马点头。

这个去县城,是不用做准备的,直接大队里有牛车,五点出发,九点的时候就能到。

石宝柱也要赶车去拉煤炭,这前一个小时还能做做伴儿,但是后面一个去县城一个是市区煤矿,就得分开走了。

时韵起得太早,这会儿的天气,早上还有些冷,所以她身上还裹着一个小棉被,是刘菊花给她准备的,生怕坐在车上吹风了冷。裹着棉被就正好了,又暖和,又有一点儿很舒服的凉意,时韵于是就有些昏昏欲睡的,没一会儿人就想往下出溜了就是躺着。

可惜车上地方没那么大,听说他们去县城,正好村子里有别人也想去,这一车子总共拉了五六个人呢。

“你别往下蛄蛹了,再往下就要将我给踢下去了。”坐在她下面的赵燕抱怨,后面一个年轻媳妇儿开口“阿云啊,给我们唱个歌啊”

“为啥”时韵很惊讶,还有这种要求的

“你看这光赶车多没意思啊,你上学时间长,肯定学了好听的歌了,唱一个提提神”

“唱一个唱一个。”另一个人赶紧跟着开口,“你就唱个打靶归来。”

时韵眨眨眼,行吧,闲着也是闲着,她是真怕自己睡着了,万一要是说梦话打呼噜放屁,那可真是太影响她形象了。

“日落西山”清一清嗓子,时韵开始唱,她中气十足,别管唱的在不在调子上吧,反正没有破音之类的,还是挺好听的。原本开口的年轻媳妇儿是跟着轻轻哼唱,但是这种红歌嘛,感染力最强了,唱着唱着就控制不住了。

先是这年轻媳妇儿跟上了,然后是另外两个,再然后是袁知青小声的嘟囔着跟上了,最后就是赵燕了。

一车子跟着唱“红霞飞啊。”

唱完了再一起嘎嘎的笑,也不能就时韵一个唱。这个唱完了,年轻媳妇儿自己清清嗓子开始唱了,不是红歌,就是豫剧下乡。

是前两年,上面刚开始组织下乡的时候,为了鼓励这一政策,再有给不愿意接受知青的百姓们解释,画饼也行,反正就是出了这个下乡记。

“叫一声红梅”年轻媳妇儿的嗓子还是很不错的,豫剧这东西,听起来简单,哼两句,时韵就差不多找准了调子了,再换一段的时候,就能跟上了当然了,前提也是因为原主脑子里有旋律啊,时韵并非是一点儿都没接触过的。

“轮到我了。”这欢快的气氛是能感染人的,赵燕原本是看笑话一样看时韵的,结果等轮了两三个人了,自己就摩拳擦掌了“我给你们唱小白杨。”

小白杨不是这会儿的歌,但赵燕能胡说八道“你们不是城里人不知道,这是城里人都会的。”

袁知青诧异的看她,赵燕面不改色“港岛知道吧人家那里和咱们这边不一样,人家那边唱歌有很好听的啊,叫流行歌曲。”

时韵都想抓住赵燕的手一句姐妹你是不是穿越的太嚣张了

但看看车子上这么多人,她还是忍住了。

能唱歌能唱戏,这时间就好打发多了,等时韵都轮到了三次之后,总算是这牛车到了县城了。

“咱们也兵分三路”下了车子,时韵直接问道,袁知青有些不好意思“我以前没来过县城”

袁知青的家庭条件属于那种知识分子家庭,家里的钱财是能让袁知青吃七八分饱的,但是,并不足以让袁知青过比别的知青好很多的生活。再加上袁知青自己的性子,他是真的没来过县城这边。

就算是饼干糖果这一类非生活必需品,在镇上公社也是偶尔能买得到的。他又不是天天吃,毕竟也吃不起。他就是偶尔吃一次,所以也不需要来县城这样的大地方。

赵燕笑道“你没来过不要紧,我带你去我知道玻璃瓶厂在哪儿。”

时韵赶紧摆手“那行,你们两个去吧,我就去印刷厂了。”

她转身就走,袁知青哎了一声没喊住人,就只好转头看赵燕,又摇头“不用你带我去了,你不是要找饭店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