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师(一) (一)(2 / 3)

的重量,脸都笑成了一朵菊花。他没有在意禾清的愣神,反倒愉快地和他身边的小厮说起了话。

禾清一边听着老太监说话,一边又接受着系统给他传输的背景故事。

这个世界是一个古代元素大乱炖的架空世界。

当今圣上是一位刚愎自用的昏君,他骄奢淫逸、忠奸不辨、暴虐无常。更为可笑的是,他还嫉贤妒能。

没错,作为一国之君、万民之主的人,居然十分地嫉贤妒能。

他妒忌被民众称赞的清官、讨厌会统兵率军的将领,甚至嫉妒到了自己亲生儿子头上。

而这一切,或许和这位圣上的成长轨迹脱不开干系。

毕竟他之所以能登上帝位,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手段和本事,而是单纯属气运好罢了。

本朝先帝是开国之君,膝下先后有过有好几个儿子。除了当今圣上,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但是由于开国之初战乱不断,先帝的好几个儿子先后折在了军中。而后立国百废待兴,剩下的几个皇子因为积劳成疾、疫病瘟疫、天灾人祸,相继离世。

可想而知,连续痛失几位爱子的先帝有多么崩溃。一直到先帝七十多岁时,才终于得了最后一个小儿子,就是当今圣上。

当今圣上就这么成了独苗。

作为先帝的老来子,从小就被先帝养在身边,也被先帝寄予厚望。

但是当今圣上资质实在太差,他一直到了七八岁,才勉勉强强学会了说话。

而后即便是先帝手把手亲自教他兵法策论、治国之道,他也依旧是一窍不通。

在他稍稍长了一些年纪,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唯一继承人之后,不但没有发愤图强,反而对待学习更加懈怠,还干出了一些纨绔的荒唐事。

这不免使得先帝对他失望透顶,几乎父子俩一见面,先帝就要感慨自己子嗣福薄,明明先前有过那么多优秀的孩子,最后儿子居然只剩下了这样一个蠢货。

可想而知,这父子俩的关系有多差。也因为这样的父子关系,使得皇帝的性格也有些扭曲怪异。

先帝去世之前,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江山,特意托孤了几位有能力且忠心耿耿的大臣。

但是新皇帝一上位,便立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似乎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原本即便是他什么都不做,整个国家也能逐步迈向繁荣,他完全可以躺着得一个“承平之主”的称号。

可是现在他的一番折腾之下,整个国家不进反退。

若不是先帝的几位托孤大臣力挽狂澜,恐怕整个国家就要上演二世而亡的悲剧了。

皇帝倒是也不是没想过夺走托孤大臣的权力,但是碍于这几位托孤大臣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精,外加先帝遗旨公示天下,要求务必善待这几位老臣。

皇帝这才没能如愿。

屡次在朝堂受挫的皇帝,终于放弃了在朝堂上“一展宏图”。这可让朝堂上的老臣们松了一口气,国家这才得以休养生息了几年。

不过这皇帝朝堂失意的同时,后宫也不怎么得意。

除了已故皇后诞下的一位皇子之外,后宫已经数年没有皇子活过三岁。在诸位老臣的压力之下,皇帝才不情不愿的立了自己的这个独子为太子。

好在这位太子聪明伶俐,天赋过人。四岁就能写诗作赋,当时可谓是名动京城。

这可让朝堂上那些老臣高兴坏了,纷纷对这位小太子寄予了厚望。

虽然大家明面上不说,但心里都期待着皇帝死后太子登基,重新带领国家走向盛世。

这可就让皇帝心生不满了。

折腾不了那群手握重权的老臣,他还不能教训教训自己的儿子吗

皇后在生育太子时本就艰难,诞下皇子后没几个月,就因为下红之症去了。

所以太子在宫中的事情,全权由皇帝做主。

于是在皇帝的授意下,太子自从四岁之后,就没有人好生教养。东宫也选的是宫中最差的宫殿,宫女太监嬷嬷也全都被皇帝换成了势利蠢笨之人。

堂堂一国太子,居然吃过馊饭、穿过破衣,住的地方还漏风漏雨。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的几位托孤老臣身体状况逐渐不佳。一些奸佞趁此机会讨好皇帝,在朝堂上横行霸道。

这个时代的孩童最迟八岁就该开蒙请师了,更不用说太子这样早慧的孩子,就是四五岁开蒙也不算早。

可是在皇帝的一拖再拖之下,硬是耽误到了十一岁。

如今曾经最适合做太子太傅的几位老臣相继去世,皇帝这才勉强愿意做个样子,来给太子选择老师。

朝堂上他倚重的那几位奸佞的名声实在太差,况且他们也看不上这样“没油水”的活计。

但是皇帝又不想选太出挑的人来做太子太傅,生怕把太子教得比他优秀。

一来二去,皇帝便想着把这个活计推给通过科举准备上任的新人们。

禾清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