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036 “你爱吃甜,我知道。”……(2 / 4)

意,抿着翘起的嘴角,又小心翼翼摸了两把。

她对沈君牧最深刻的印象,无外乎是黄昏下宫门口的那一抹银色,如今又慢慢多了别的色彩。

沈琼花就寻个抹布擦兵刃的功夫,扭头便不见梁夏跟李钱了,“皇上”

梁夏瞬间从地上站起来,两手背在身后,指尖蜷缩,“嗯”

沈琼花走过来,往几排架子上扫了两眼,哦了一声,“这边没什么好看的,都是孩子们用过的兵器,您来这边看,这边有我收集的铁锤。”

她迫不及待地给梁夏展示自己的收藏,要跟她好好炫耀炫耀,什么叫做“不外露”。笑话,这些铁锤难不成让她摆在庭院中间风吹日晒的,上锈了可如何是好。

跟那些花啊山啊的比起来,她这一屋子的藏品,岂不是更有看点。

梁夏依依不舍地跟在沈琼花身后,她不想看什么铁锤,她就觉得那小木枪秀秀气气的,毫无锐气,十分可爱。

就跟沈君牧这个人一样,乍看是武器,接触了才知道没有杀伤力。

“谁说这不能叫书房了。”沈琼花道。

“文人有文人的书,”她捞过自己的宝刀,细心擦拭,爱不释手地摸了又摸,“这些,都是武将的书。”

不管是纸张还是兵器,文人还是武将,都用自己的“书”,进能“杀”敌,退能自乐,有什么区别呢。

李钱听完,拱手朝沈琼花行了一礼,“将军此话说得极好,是我狭隘了,只单纯以书本来定义何为书房。”

他向来不自傲,意识到不对就改,这可能也是他有“系统”这个契机的原因。

沈琼花笑着摆手,倒是不介意。

三人从书房出来,慢慢朝正厅走。

路过几个空花盆时,梁夏伸手弯腰,食指拨了拨盆上的积雪,露出一点冻土,里面没有半分绿色。

李钱说,“皇上,还没开春呢。”

“今年天寒,就算是开春,很多人家也都不好过,”梁夏接过李钱递过来的巾帕,擦了擦手指,看向沈琼花,“如果日子艰难,各地起义怕是会更严重。”

李钱倒是完全没朝这方面联想,他只看到了大雪的清冷唯美,全然没想到积雪深厚百姓艰难。

沈琼花颇为诧异地回望梁夏,果真是穷苦人家出来的孩子,眼里还是有庄稼跟百姓的,这要是换成宗室出来的,哪里会想到寒冬跟起义。

“若是有异动,当属边疆附近最不太平,”沈琼花道“我两个女儿都守在边疆,如果有风吹草动,想来过些日子便能收到消息了。”

书信送过来,总是需要一点时间。

梁夏就是这个意思,希望边疆警惕一些,不仅防外敌,还要关注内变。

两人到正厅的时候,沈夫郎跟沈君牧还没到。

沈夫郎带沈君牧回去换衣服了,都回到自己家,还穿着身不合适的女装多不舒服。

“你身上这身衣服也不像个富贵人家的,”沈夫郎笑着说,“都起毛了。”

冬季的布料本就棉布偏多,磨磨蹭蹭穿的久了,总能看得出来。

沈君牧换成自己的青色冬袍,低头卷巴起梁夏的那身衣服,想塞包袱里给她带回去洗洗还给她。

“叠衣服哪有这样叠的。”沈夫郎拦着沈君牧,本来想自己上手,但一想沈君牧也不是岁的小孩了,便站在一旁,口头教他。

“把衣服摊平展开,一只袖子一只袖子叠。”

沈君牧抿了抿唇,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只低头把衣服放在床上,按着爹爹教的,慢慢叠。

手指碰到的每一处,都觉得指尖微热。明明寒冬,等他叠完,脸都是烫的。

等叠好,沈君牧双手捧着给沈夫郎看。

“叠的还挺好,我给你找个包袱皮装上,回去还给人家。”沈夫郎转身打开衣柜。

沈君牧不由低头看手里,梁夏现在已经是皇上了,这身衣服她以后应该不会穿了吧。

看着衣服,他莫名想起李钱的话,说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才给他穿的。

沈君牧之前因为别扭,一路上没低过头,如今把衣服换下来了,他才垂下眼睫,鼻尖靠近梁夏衣服的衣襟,果然嗅到淡淡的皂角味道。

他只穿了一个时辰,又是外袍,还未染上他身上的气味。

那还给她洗不洗呢

沈君牧开始犯愁。

从后院去正厅的路上,沈夫郎忍不住问儿子宫里的事情,比如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沈君牧都一一回答。

沈夫郎问,“那玥太君后待你如何”

沈君牧点头,“他待我像爹爹待我一样。”

想了想,觉得辈分不对,又改口,“像哥哥待我一样。”

沈夫郎,“”

怎么听起来有点乱呢。

“那小皇上呢”沈夫郎问。

沈君牧下意识站直身体,“她对我还行。”

亲自给他做糕点这种事情,爹爹没问,他就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