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 章(2 / 3)

欧阳询道“先生掌管长安日报,经验丰富,这事儿交给你我最放心了。”

欧阳询听李承乾说完,也觉得用长安文化报应对科举不公的想法不错,但是让他负责

欧阳询站起来,步履蹒跚地走了两步,低头作揖,展示自己灰白的头发,苦笑道“殿下的主意甚好,只是下臣已经年老,管着长安日报都有点力不从心,实在没有精力再建一份新报纸啦”

欧阳询加工作量拒绝了哈

李承乾“”

说起来欧阳询年纪是不小了,他已经年逾七十,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大唐早就可以被称为老叟。

但欧阳询保养得很好,腰不疼腿不抖,每天还能站着练一个多时辰的书法,哪有力不从心的样子啦

不过长安日报的杂事是有点

多哈

李承乾看看欧阳询布满皱纹,老态毕现的脸,有点心虚地想。到了欧阳询这个年纪,都应该在家接受子孙奉养,安享晚年了,还让他做这么多工作,好像是有点不太好

欧阳询“殿下尽可以找其他合适的人办长安文化报,下臣可以从旁辅助。”

“好吧”李承乾大声应下。

随即又开始犯愁,他一直想的都是让欧阳询办这件事,根本没考虑其他人,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谁合适。

这事又耽误不得,每年一月举行春闱,现在已经快要过年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要创办一份新的报纸,还要达到帮学子扬名的目的,时间上有点紧。

正在李承乾犯愁之际,一直默默旁观的萧瑀突然道“下臣愿为殿下分忧。”

李承乾眼睛一亮“你有合适的人推荐吗”

“”萧瑀被噎了一下,颇为无语地解释,“下臣愿意督管长安文化报。”

李承乾“额”

这不合适吧

欧阳询嗤笑一声“科举不公平就是世家搞的鬼,你来管长安文化报,是不是要办成世家的专属报纸啊”

“欧阳老儿休得胡言科举不公乃是制度之过,并非世家一族之祸,且下臣虽出自世家,但既然身处朝堂,自然事事以朝廷为先。若掌管长安文化报,必定尽心竭力替大唐选拔人才,绝不会因身份有所偏颇”

后面这几句是对李承乾说的。

李承乾当然相信这句话,不说别的,就萧瑀那“搅屎棍”的名声,不就是因为太过刚硬耿直的缘故吗

李世民也说他是难得的忠诚之人,因此虽然几次被“搅屎棍”搅和得想罢免他算了,眼不见心不烦,最后还是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但长安文化报与其他政务不同,几乎可以预见,以后会有很多人想要走门路,让自家子侄登报扬名,萧瑀与世家牵连颇深,真的能完全保持中立吗

其他世家可以拒绝,那生养他的兰陵萧氏呢

一旦主事人有了偏颇,长安文化报可能又要沦为世家的玩物。李承乾好不容易想到的好主意,可不想为别人做了嫁衣。

所以他最后还是拒绝了萧瑀,表示自己还要考虑一下。

萧瑀有些失望,拱手道“若殿下找不到合适人选,下臣随时愿意效劳。”

李承乾点头,心里却有些疑惑。

萧瑀深受李世民重用,经手的要紧事多的是,可以说位高权重,怎么会如此看重一个尚未创刊的小小报纸

他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问了。

萧瑀冷嗤道“下臣和殿下一样,认为大唐需要更多人才,免得总看见蠢货窃居高位,还蹦哒现眼。”

欧阳询“”

虽然他不是蠢货,做太子先生和掌管长安日报都是凭自己的本事,也没有蹦哒现眼好吧,对萧瑀来说欧阳询可能有点现,但不知道为什么

,总觉得自己也被骂了。

尤其萧瑀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淡淡瞥了他一眼,即视感就更强了。

李承乾则是明白了萧瑀的意思,他也看不惯朝堂塞满了出身高贵的庸碌之辈,希望能多一些真正的有才之士。他认为长安文化报是一个机会,所以希望尽一份心力。

“我明白殿下担心什么,其实完全不用担心,我不想做的事谁也不能勉强。且出身世家也有好处,就是我有能力抵抗世家的压力,但寒门出身的人很难。”萧瑀又趁机推荐自己。

说得倒是也没错。

虽然不管谁主管长安文化报,李承乾都能给他撑腰,不会让别人欺负了去,但若自身有底气,办起事来自然更便宜一些。

李承乾见他如此真诚,也不免有些动摇,犹豫道好吧,那我再好好想想heihei”

萧瑀恭维“殿下聪慧睿智,定能做出最好的安排。”

李承乾微微抬起下巴,面上波澜不惊,心里却非常得意。萧瑀一贯严肃刻板,听他夸人比听魏征夸人还难,就连阿耶都没被夸过几回。

但他李承乾被夸了哦

这时候欧阳询“咦”了一声,引起李承乾和萧瑀的注意,同时看向他。

欧阳询状似单纯地问“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