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然而半个多月过去,他每每想起此酒都回味不已,如果不能再喝到此酒,人生都会失去意义云云。
广告最后说希望看报纸的众人帮帮忙,如果有人能为他找来此酒,他愿意出十金以作酬谢。
这个广告登出去,果然引起大家关注。
喝到一杯美酒就念念不忘,再喝不到就活不下去什么的。就算不是在广告界,这也算很有戏剧性的故事了。
多可怜呢
很多人空了就会在附近的酒肆看看,或者跟熟人打听打听,就算不是看这登广告的人可怜,也得看那十两黄金的面子不是。
况且此人将这酒说得神乎其神,大家也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呢。即便拿不到金子,尝一尝酒也不错。
魏征什么都不用做,就有很多人上门询问,掌柜听了描述,从货架上拿出一小坛青梅酒“客人说的应该是这个。”
他打开让人闻一下,果然清甜醉人,只凭味道便知滋味甚好。
“来一坛,我尝尝是不是报纸上说的那个味儿”客人流着口水说。
掌柜笑呵呵把酒装好递给他“承惠十两银。”
客人拿钱的手顿住,失声“多少”
掌柜面不改色“十两银。”
客人“什么酒这么一小坛就要十两”清酒算是市面上最好的酒了,但也没有这么贵。
掌柜还是笑眯眯的,解释道“这是青梅酒,是用新鲜青梅酿制而成,与市面上的酒都不一样,只有小店一家售卖。客人应该知道葡萄酒,青梅酒的酿造方法与葡萄酒同出一脉。”
客人哼哼“那你们怎么不卖葡萄酒”
掌柜“客人想要葡萄酒吗小店也有。”
客人“”
失敬失敬
原还说登广告那位仁兄可怜,原来他才是个笑话,想想也是,人家都喝过价值十两银,跟葡萄酒同出一脉的青梅酒,还能随手拿出十两金寻找此酒,到底哪可怜了
客人捂着受伤的心离开了,却把果酒这个名字牢牢刻到了脑子里,恐怕这辈子也忘不了了。
类似的场景出现很多次,大部分客人是不会买的,也有财大气粗的客人果真买了果酒来尝,短短半天时间门,卖出的酒比之前半个月都多。只凭这个就值回前期所有推广费用了。
很快大家就知道长安新开了一家酒铺,里面卖的酒奇贵无比,但是味道极好,还只此一家,可能就是报纸上找的甜酒。
吃瓜百姓的好奇心被高高吊起来,什么叫可能是,到底是不是啊长安日报那边也没动静,那十两金子给出去了吗
在这样的期盼中,长安日报登出了回应,登广告的人收到消息已经马不停蹄买来尝过了,确实就是青梅酒,味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且他家的其他果酒也很好喝,他现在觉得很幸福很开心。
第一个告知他青梅酒消息的人已经给了十两黄金的酬劳,其他人虽然来迟了,但这份心意也很珍惜,他会拿出二十两黄金平分给大家,除此之外还会拿出五十两金办粥厂,跟大家分享他的快乐。
众人“”
虽然但是,并不是很快乐呢。
不管怎么说,果酒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为了让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喝到果酒,李承乾在其他几个铺子办抽奖活动,只要消费够一定金额就能参加抽奖,一等奖就是果酒。
果酒因此名气更大。
大户人家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了,好东西、名气大、价格高,一般人知道但买不起,正好体现他们的身份。
果酒铺子生意极好,李承乾干脆限量供应,每样每天只卖三小坛,反倒使果酒身价更高,在市场上价格翻了一倍不止。
李承乾听到那价格都想流口水,有时候恨不得自己卖高价算了,何必让旁人占便宜,但他知道生意不能这么做,只能算了。
他问魏征“先生知道该怎么打广告了吗”
魏征“”
现在似乎明白了,但之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他只怕还是想不到。
李承乾叹了一声,把魏征送去和孔颖达一起种地了。
结果魏征种地也种不好,现在都没有研究新品种,孔颖达还是在种土豆、棉花和番茄这三样,看看能不能找出更高产、更省力的方法,有现成的框架在,魏征都做不好。
总不能真让他跟老农一样一个命令一个动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吧
李承乾有些心累“魏伯父不是出身贫寒吗,难道没有种过地”
“惭愧下臣早年出家做道士,不曾以田地为生。”
“那魏伯父擅长什么呀”
魏征想了想,好像他会的真不多,只能说“下臣略通经义,于纵横一道小有所成。”
李承乾知道纵横的意思,是一种以游说为主要手段的政治和外交谋略。
他咦了一声“纵横家不是都很会做生意吗”
魏征惭愧道“下官才疏学浅,只学到皮毛而已。”
李承乾挠挠头,刚才说小有所成,现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