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第 59 章 师者(捉虫)(2 / 4)

长安日报风靡京城这么久,几乎没人不知道孙思邈这个名字,大家还挺关注他多神奇呢,用这样的方法在茫茫人海找一个不知道在哪的人,大家都想知道到底能不能找到。

前段时间开始突然不登寻人启事了,大家还在猜是不是找到了,没想到居然是真的,且孙思邈还在长安开了家药铺。

病人眼睛发亮,精神都好了几分“您一直在哪啊怎么看到报纸消息的是您自己回来还是别人给王爷的消息王爷真的给报酬了吗”

孙思邈淡淡道“你这么想知道,怎么不去问王爷”

病人眉毛一竖“你不想说就算了,何必拿我消遣”

“我哪里拿你消遣,不是你拿我消遣吗”孙思邈冷哼,“如此长舌,与妇人何异”

病人大怒,揪着孙思邈的领子,挥着拳头要与他“分辩”,大夫和伙计合力将一人分开,病人还跳着脚骂“你怎么说话的,信不信我打你还神医,你这样的也能叫大夫”

他恍然大悟“人家孙思邈都快七十了,你长这样肯定不是,打着孙思邈的旗号招摇撞骗是吧,我这就去衙门告你”

孙思邈一直由着他发泄,直到这会儿才说话,神情也变得温和可亲“你感受一下,胸还闷痛吗”

“你少说些有的没的”病人骂骂咧咧,下意识感受了一下,表情就是一懵,“真的不疼了”

孙思邈“你这病不是实症,乃因大喜过度导致胸痹,我用言语激怒你,怒胜喜,怒气发泄出来,你的病也就好了。”

病人似懂非懂,怒气却是早没了,真心实意道“先生太厉害了”

孙思邈淡然颔首,十足的高人风范。

病人现在可不觉得他是骗子了,摸着自己的脸问“先生怎么保养的啊,我这脸上的褶子能去掉吗”

孙思邈“”

一传十十传百,孙思邈开药铺的事很快传开,很多人慕名前来打卡,有病的就顺便看看病。

一开始冲着他的名气和脸,后来就被医术折服了。

与此同时,长安日报迎来一批广告商。

一部分是受孙思邈启发,想要寻人或者东西的。这年头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很多人一错过就再也找不到了。尤其前些年兵祸频发,亲人朋友失去消息的数不胜数,以前是想找也没有办法,现在有了这个渠道,不少人就想试一试。

另一部分则是商户。商户的嗅觉是最敏锐的,虽然长安日报还没有刊登过商业性广告,但前有玻璃铺名声大噪,后有茫茫人海中找到孙思邈,他们看到商机,自然而然就想给自家打广告,纷纷跑来报社询问。

长安日报也不是什么广告都接的,要经过调查和筛选,否则店铺东西不好,或者寻人的存了坏心思,岂非坏了报纸的名声

另外,广告不能占好位置,多少钱也不行,长安日报是有逼格的报纸,报纸的核心不能丢,决不能让广告喧宾夺主。

商户丝毫不敢有异议,捧着钱巴巴排队等着上报纸。

想要寻人的很多出不起广告费,在李承乾的建议下,长安日报开辟了一个寻人专栏,免费刊登寻人信息,因为想要寻人的太多,每人只能刊登一次。想要再登就只能掏钱了。

对于穷人来说,这已经是巨大惊喜了。原本他们毫无机会,现下却有了希望。哪怕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看过这期报纸的人就把消息带给他们的亲人,或者好心送给他们亲人的消息。

后来寻人栏目果真帮无数人找到亲人,这就是后话了。

此时欧阳询很高兴,长安日报办了这么久,终于开始盈利了,他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再这么亏下去,他就要成历史上第一个掏空皇帝私库的男人了。

李渊也挺惊喜,本来就是为李承乾办的报纸,没想着靠这个赚钱,长安日报能做成这样已经出乎预料。相比它向外发声的能力,这点花销不算什么。

不过私库确实有点吃不消,李渊已经在考虑过段时间将报纸转到六部,由国库负责开销,想来大臣们不会拒绝。

没想到报纸居然还能挣钱,挣得还不少,李渊美滋滋。

一高兴就赏了李承乾不少好东西,报社打半年广告都未必赚得回来。

半夜下起了鹅毛下雪,李承乾睁开眼就觉得天色比往常亮,急急忙忙爬起来“我是不是快迟到啦”

风蕾拿着烘得热乎乎的棉衣过来,边帮李承乾整理衣裳边笑道“郎君没起晚,是外头下雪了,雪天格外亮堂些。”

“我知道因为雪是白色的,白色不吸收任何光,对光的反射比较强,所以下雪的时候很亮”

李承乾爬下床,哒哒哒往窗户边跑。

风蕾不知道什么是光、什么是反射,见李承乾穿着单衣光着脚跑来跑去便蹙眉“好歹穿上衣裳和鞋。”

李承乾胡乱裹了件衣裳,趴在窗边的软榻上往外面看,他的窗户都换成了玻璃,外面的世界一览无遗。

雪后的世界洁白无暇,地上、屋顶和树梢铺满了云彩。屋檐下挂着参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