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第九十六课(2 / 3)

李晓诗每说一句,幕外的杜甫跟着恍地点头,认同又赞叹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这竟还这么解释真是妙啊

另一边,李白的表情逐渐凝固。

一直觑着李白脸色的童心翼翼地问“先生”您真是这么想着写的吗

“噔。”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白放酒盏,不语摇头。

他说什么,他说这些分析的有些东西连他是头一次知道吗

原来他在写诗的时候想了这么多吗

逐字逐句的斟酌是没错,哪个字要更妙更得心喜有时候也确实是要考虑很久的。

但是这个所谓的“妙”吧,它实是一种感觉,一种通诗明文的人生的一种感觉感知,够在一看一听之中就知道这个字的好和精妙但要这样逐字去抠,是不是还是过了一点

好吧,虽大家凑在一品诗时,确实会有这样的场面,一对某个字眼进行发散性、又针对性的夸赞。

也没见谁会搞出“这个xx字和xx字对应,表达了作者刚睡醒到彻底清醒的状态转变,从而表达了作者xxx”的“赏析”啊

离谱了吧

刘邦皱眉。

他琢磨了一会儿,扭头看萧何“大风兮云”

萧何稳如泰山“臣不通文墨,这么精妙的作品解析不了,力有不逮,陛以叫子房来,他会。”

在家的张良别cue,我不会。

洪武年间。

朱元璋跃跃欲试“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

朱标面无表情快别秀了,丢不丢人啊。

有没有人来啊,快点把他爹带

直播间,听了李晓诗的“例子”,几人神色也各异。

书生头上的汗越流越多,佑老爷倒是仍高高兴兴的,就等着什么时候结束了他好去跟生意伙伴吹一吹,苏轼更干脆,把已经写了不少字的纸随意地一揉丢到一边,利索地重新写。

等李晓诗喊时间到,苏轼早已罢笔,书生却还在紧赶慢赶地往上添字。

李晓诗也不催,问道“两位是要选择口述还是让我来读你们的答案”

她也很干脆地没去问那个观光的朋友。

两人选择了口述,李晓诗也乐得轻松。

这回论先后的时候书生却没再抢,而是很和顺地请苏轼先了,不知道他是抱着临时再补充整理措辞的心思还是单纯想让着前辈。

在跨时空的直播间,在万众瞩目之中,苏轼掸了掸袖子,从容道“这首诗,前半段夸了秦始皇,后半段贬了秦始皇,顺便骂了唐玄宗。有感而发,忧国忧民。有气势,有内涵,技巧娴熟,情感真挚,是不多得的佳作。”

李晓诗正虚心听着,却见苏轼已经抱了胳膊,看上去一副不打算再说话了的样子。

苏轼也看着她,目光很平静说完了,你继续啊。

李晓诗

这就完了

李白抚掌赞叹“好说得好。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此人懂我的诗”

李晓诗眨眨眼,又眨眨眼,见苏轼真不打算继续再说了,这把视线转到那个书生身上。

从苏轼说完的一刹那,他周身的气势就骤松弛了来,好像不再那么紧张了。

见李晓诗看过来,他接道“这首诗总共二十四句,我们以从中窥见到许多作者巧妙安排的心思前半部分、从秦王扫六合一直到骋望琅琊台,是在歌颂秦始皇的功绩,赞扬了秦始皇平定的宏伟。”

“诗的第一句写秦始皇的威风赫赫虎视二字写出了浮云决字果断干脆,掷地有声这与过秦论的写作技巧一致,欲抑先扬、将前半部分写得愈轰动,后半部分的贬低和讽刺之意会愈有落差之感。”

“后半部分讽刺了秦始皇妄想长生的痴念与大兴土木的奢靡、不解人间疾苦写长鲸,夸张中亦有神秘浪漫之最后一句更是将已经被捧上云端的秦皇狠狠埋入地底,从极致的反差中越发显出讽刺”

他越说越顺,逐渐变得侃侃而谈来“结合史实,在李白时期,唐玄宗的统治

实与秦始皇又何相似,有过人的功绩、后又变得骄奢无度,引民不聊生,唾弃,甚至奢求长生想来李白不乏借此诗骂李隆基的意思。”

李晓诗听得目瞪口呆。

听了苏轼的答案,她还以为要完蛋了呢,没想到这个书生的答案比她手的答案还要精细许多。

这真的让人吃惊了。

幕之外,无数明清的文人学子在与有荣焉地得意。

开玩笑,要是不知道什么格式也就罢了,这连参考的格式给了,他们还写不出

底没谁比他们更会按格式写东西了。

当,他们也不会有看轻苏轼的心,毕竟在他们看来,苏轼一看就没认真写啊

这白白送给士子的机会,换他们谁上去抓住。

哼哼,谁还不是寒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