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呵。”吕雉冷笑,目光落到刘邦身上,充满讽刺。
她要是真如女诫所写的那样做,只怕能被刘邦害的渣都不剩。
“说的不错,事情应有对错,而不是因为儿媳的身份就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那不叫贤惠,叫愚蠢。”嬴政点头。
“还有就是曹大家说女子只需要熟练女红等事物就行,不需要太过有学问,可问题是曹大家自己就才华横溢,还续写了史书,她也因其才华备受赞誉,更是入宫给皇室子孙为师,在邓太后临朝称制时进言干政,这可不是她靠贤惠做到的。”蔡文姬微有微词道,觉得班昭明显是说一套做一套。
“也许,班昭写女诫是意在告诫外戚,以女子们喻外戚呢”邓绥喉间忍不住干涩道。
班昭女诫书中的女子们太过卑微,可实际情况是风气赞扬改嫁,邓绥就突然想到,女诫中的女子们未必指的是女子,还有可能是外戚。
女子们是外戚,男人们是天,不就是在告诉外戚,男人\帝王才是天,不可逆天吗。
“阁下说的不无道理,班昭时期外戚的力量的确不小,不过那又有什么用呢”
“纵观两汉,熹皇后对汉朝的功绩能与前汉的吕后相提并论,熹皇后就是后汉的吕后,不同的是吕家外戚嚣张跋扈,邓家外戚谦恭守法,相同的是两家在临朝称制的太后去后,家族都被清算。”蔡文姬道。
“邓家在邓太后死后像吕家一样被清算”邓绥不敢置信。
“为什么”她一直小心谨慎,以吕后和吕家外戚为前车之鉴,临朝称制后处处约束家人,怕的就是邓家落得和吕家一样的下场。
可是为什么,她邓家外戚明明没有如吕家外戚那样嚣张跋扈,最后也遭到了清算
邓绥不敢置信,可是心底深处,却传来石头落地的声音,那就是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极力想要避免的最坏结果。
“难道是邓家权倾朝野让皇帝忌惮”刘邦有些尴尬道,想给灭了邓家的后世子孙找借口。
“没有啊,邓太后生前约束娘家,邓家并没有权倾朝野,除了邓太后掌权外,邓家和其他世家并没多大不同。”
“是帝王不满邓太后生前不肯还政,等邓太后死后,就清算了邓家,后来要不是有朝臣求情,邓家人能全都死光。”蔡文姬道。
“这么说邓家下场比吕家好一点。”吕雉挑眉道。
其他人沉默,觉得不比较这个也罢。
“你说邓太后也是,她只是一个太后,干嘛一直把持朝政,既然帝王已经亲政,那就赶紧还政啊,要是早点还政,说不定邓家外戚就没有后来之祸了。”刘邦硬着头皮昧着良心说道。
哪怕通过了解,知道邓绥这个太后对大汉算是殚精竭力,可是对方不肯还政于帝王,还是让刘邦这个刘家祖宗很有意见。
就像他说的,邓绥要是早点还政,说不定邓家不会覆灭。
邓绥一愣,低下头去,心里怀疑,真的是她做错了吗
如果她还政可以保全家人的话
“此言差矣,熹皇后执政期间,大汉天灾不断,是熹皇后力挽狂澜,兴灭国、继绝世,才让大汉延续下去,若不是熹皇后,而是换了后面的帝王上,大汉早一百年就灭亡了。”蔡文姬不高兴道。
刘邦闻言尴尬,还有些不服,“后面的帝王难道就没有资质出众之辈”
他不信自己那么多后世子孙,都比不上邓绥一个。
事实证明就是如此,东汉邓绥之后,还真没有一个能和邓绥比肩的。
“自汉光武帝传承至今,大汉共有十三位天子,其中四位还没到亲政的年纪就早早夭折,剩下的除了汉光武帝和孝明帝外,其余帝王全都没有活过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四十岁,这个年龄让刘邦呼吸一窒,再一想还有夭折的帝王,帝王换的如此频繁,江山不乱才怪呢
在这之前,汉朝人对邓绥的印象只有临朝称制的太后,直到现在,他们终于清晰认识到,邓绥真的可以比肩吕雉。
不是说邓绥的执政水平和吕雉相当,东汉天灾多,邓太后的执政手腕说不定比吕后还要高。
是因为邓绥这个太后对东汉的重要性。
虽然邓绥并不是东汉的开国皇后,可对方的的确确跟吕雉一样,为大汉续了命。
没有吕雉,就没有西汉;没有邓绥,就没有东汉
“你说的没错,邓太后要是还政,大汉说不定早就亡了。”刘邦不得不承认道。
就东汉帝王们的寿命,就算他们真的有才,也活不到任意施展的时候,倒是邓绥,年龄合适,也有手腕。
“我要还政,我不能为了大汉江山致我的亲人们于不顾,他们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邓绥突然崩溃道。
她为大汉付出一生,越是如此,她邓家的未来才越让人讽刺。
“邓太后你”刘邦想要阻止,却发现自己没脸阻止,毕竟他再厚的脸皮,也说不出你别顾自己全家死活,也得为大汉卖命的话来,上一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