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看法。”
“先生,警队中所有的行动部门的华人警员,以及一小部分的文职警员都非常的拥护他,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为他工作,拿着港岛甚至是全亚洲最高的薪水,享受最好的待遇。他的产业遍布各行各业,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麦士维说这些是提醒这个新来的港督,王言的势力有多强,在见到柏立基一副这些我都知道的眼神后,他继续说“而且我们的士兵做的确实过分了,十四岁的小女孩,这是要下地狱的,先生。不光是这一件,这些年我们的士兵做了许多无法原谅的事,每个警署积压的档案都有许多,那都是我们的士兵做的。
虽然那个探长是华人,但也是警队的一份子。他去寻找案件的嫌疑人,是正当行使职权。但是那个上尉做了什么他打伤了警队的探长,甚至还开了枪。长官都是这样,那现在的士兵有多肆无忌惮先生,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正视一下了。”
柏立基点了点头,他听明白了。麦士维的意思就是给王言一个面子,把那两个凶手,还有那个嚣张的上尉给办了。
警队同军方是有矛盾的,毕竟这些年下来,犯的那些事儿可都积压着呢。看起来,更像是警队给军方擦屁股。而且水警同海军之间,也是有些小摩擦。要说没有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都是同胞,他当然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操行。这是殖民地,现在是要说什么人权,还要考虑北方的情况,但实际上在他们的眼里,这里的人们不过是一群附庸而已。既是附庸,又有什么资格跟他们讲条件,要说法
就像麦士维说的,以前也发生过类似事件,或许没有这一次的畜生,但总是违法犯罪的。不都没什么大不了吗不都压下来了么或许有的影响十分不好,也不过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而已。那为什么这一次,就要正视一下了
这一切,只因提出问题的人是王言。
由此可见,麦士维对王言忌惮到什么地步。想了想,他直接下令,召集高层以及驻港三军司令过来开会,要讨论讨论,看看到底怎么处理。
港督,立法、行政一把抓,权力极大。如果出了问题,他背锅是一定的。但他刚上任,一切都在摸索中,充分考虑下属的意见,是他应该做的。
这帮人开会也不可能开出什么花来,无非就是三个观点。
一是坚决不妥协。王言算什么东西跟他们要什么说法什么时候轮到港岛的华人骑到他们的头上了是谁给他的胆量,让他敢命令探长去军营外要人三军司令就是这种观点。
二是给王言一个面子。考虑到王言本身的影响力,考虑到确实是他们的士兵犯错,应该相应惩处。同时还要三军司令肃正军纪,约束士兵。
三是骑墙派。表示象征性的给那两名犯错的士兵一些惩处,那名动手的上尉作出严重的检讨,再给受害者赔点儿钱。就像以前一样,应付应付就得了。
但作为当事人的军方不软,其他两派说什么也是白费。所以你来我往的,半天也没个结果。
就在这些人争论的时候,一个在港岛来说仅是中流的报社,紧急刊了一版报纸出来,并在晚饭之前,很不符合其本身能力的,印制、派送到所有订阅的人的家中。
头版头条,硕大的字体写着驻军上尉殴打华人探长,致其伤重住院。下边是两张照片,一张是洋鬼子踹人,一张是洋鬼子掏枪。跟着是洋洋洒洒几千言,详细写了整个事件的过程。事情的起因倒是没说,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要后续跟踪报道。不过却也指出了,可能是因为一起港岛驻军犯罪的案件。
本来人们看到探长被打也没什么,虽然现在华人警员的风评好了很多,但是以前的恶劣印象在那的。风评好了,并不代表其他。
形象、信誉,败坏起来很容易,但想要在树立起来,那可就难了。王言一直在做的,就是树立起华人警员的好形象,构筑警民一家亲的和谐安定城市。
不过当人们看到后面的记者猜测,虽然嘴上骂着二傻子,但是对那个被打到医院去的探长不由还是有几分敬佩,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的华人了,更何况还是一个华探长。
港岛人口不足三百万,驻军不到两万人,人口分布又较为集中,这么多年过来,谁又没有听朋友、同事、亲戚等等说起过那些惨事呢。
报纸的事港府当然也知道了,不过他们还是没有决定到底应该怎么办,三军司令嘴硬,就是不服软。他真不低头,别人拿他也没什么办法,即使柏立基也不好使。
尤其那个照片一看就是有预谋的拍出来的,很明显就是王言刻意针对,他们不想服软,或者说,是反感王言这样逼迫他们。
即使柏立基也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现在对王言的感官并不好。毕竟他才刚上任,这就找麻烦逼迫他,能好就怪了。而且他不觉得王言会有什么大动作,毕竟从出道至今,王言一直中规中矩,是个善于利用规则,同时也非常遵守规则的人。
麦士维、威廉以及其他知道这事儿的人都给他打来电话,希望他等待上层处理结果,不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