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发布一周年啦!总结·感谢(3 / 4)

觉得舍不得。

可能很多人知道,我在某个网站的练笔之作,因为种种原因不再更新,我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愧疚感,不是针对读者,而是针对书里的人物。

我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把他们塑造的如此鲜活,他们出现在剧情里的每一个行动,都是他们在我的脑子里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我控制着他们做出来的。

而一旦,我决定不再进行这本书的创作,就意味着,我的孩子们死了,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这种感觉我已经不想再经历一遍了。

这是这本书能够磕磕绊绊的走到今天的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之一。

毕竟,在精神状态不太正常的情况下,你很难让我理智的去思考利益得失。

能够打动我的只有更极端的情感,其中就包括,我对书里每一个角色的爱。

最近这段时间里,对于贪婪的刻画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但其实这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为了能够继续塑造我爱的这些超级英雄们,给每个人一个最好的结局,写不下去也得写,更不下去也得更,哪怕精神状态无可遏制的滑落,也还是要写。

而要问,作者这个病是怎么痊愈的

你们难道以为我会说,是因为你们吗

好吧,我知道这么说,一定能骗的某些人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毕竟,本书的书评区,总是时不时的出没一些被剧情骗的团团转的小傻蛋。

但是,作为一个致力于科普心理学和精神疾病学的作者,我必须要告诉大家,使我的病情得以好转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足量的药物,没有其他任何答桉。

我也曾在评论区当中看到过不少分享自己内心的创伤,或者想要向作者寻求心理咨询的评论。

但是首先,作者没有执照,所以不可能给你任何治疗建议,我所能做的就是告诉你,不要怕去看病。

有些人一听因为心理疾病就吃药,就觉得这是滥用药物,很离谱,但其实,可能你认为的只存在于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早就已经影响到了生理,只是过于低落的情绪,让你忽略了这一点,而尽早就医治疗和吃药,会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当然了,也不得不承认,国内在心理学这方面,发展得仍然不够完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精神病医生,区分的不够明显,导致很多人上当受骗。

作者再说一遍,绝大多数所谓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处方权的,他不是医生,不能治病,但是他可以安慰你。

心理医生有处方权,也可以负责安慰你。

精神科的医生有处方权,可能可以安慰你,可能不可以,有些医生,只负责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而不负责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话聊”。

所以,大家不要指望心理咨询师给你开药,也不要去精神科,随便抓住一名医生,就让他安慰你。

正确的流程是,找一所正规的医院的精神科挂号,按照流程进行检查和诊断。

如果医生判断,你不需要用药,但你还是感觉很难受,那就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然后听他开解你。

而如果判断,你需要使用药物,那么一定要遵循医嘱,而不是觉得,只要听心理医生聊两句,这个病就会自然的消失。

并且,我在书中所描写的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的反应,都来自于我亲眼所见。

而我会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妖魔化精神疾病,它与普通的疾病一样,有病因、病状、病理,可以治疗,可以治愈。

同时,也希望大家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尤其是那些长病程或是先天性疾病的患者,有足够的耐心,这些人真的已经很痛苦了。

本书主角席勒所患的孤独症谱系,就是非常典型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天生的精神问题,并且目前也没有非常科学的完全治愈的方法。

当然,不能完全治愈,不意味着不能阶段性治愈,如果你从自己的认识的人,和认识的人认识的人当中,开始进行网络式的筛选,你会发现,曾经的谱系孩子的数量,会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但他们也如同普通人一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只是某些行为表现,可能会产生一些异常。

如果你在生活中,注意到了某些异常,或发现了如本文当中描写的某些细节一样的反应,请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过度关心,那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当然,最后还是必须要感谢读者,虽然药物是我获得治愈的主要原因,但是心理和精神问题,与其他疾病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需要一个更为良好的康复环境。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之所以恢复的快,就是因为,每当打开书评区,就好像进了一个夸夸群,有很多人抱着一种让我自己都感觉到迷茫的坚定,来夸我。

多少是给我有点整不会了。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坚定,他们为什么能够在注定残缺的作品当中,发掘到如此多的闪光点,甚至值得他们打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