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始皇帝的心愿,笙歌很早之前就完成了。
大秦帝国始皇帝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是暴君,是千古一帝,且还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千古一帝。
但是,不看到大圣醒来,她不可能走。
如今,也是时候了。
她明白大圣的良苦用心,毕竟她修炼之道与常人不同。
滞留一处世界,并不会对她有太多突破。
她明白,大圣也清楚。
“大圣,再见之日,重回巅峰。”
任人鱼肉无力反抗的经历,一次就够了。
告别了大圣,笙歌并没有回现实世界休整,而是马不停蹄的进入了下一个世界。
笙歌卸下手指上的长长的景泰蓝护甲套,一旁的掐丝珐琅香薰炉熏着名贵雅致的香,宫女们小心翼翼的伺候在一旁。
她这是到了后宫
笙歌不着痕迹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花盆底,旗头,清宫
笙歌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挥手让侍奉左右的宫女太监退出去,开始接收剧情。
提起清末的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东太后慈安显然不如西太后慈禧出名。
东太后慈安,乃是咸丰帝的继后,钮祜禄氏。镶黄旗钮祜禄氏是满洲八旗里地位是最高的。
入宫四十余天,慈安便从封为贞嫔,晋封为皇后了。慈安可以说是清朝晋升最快的皇后了。
受不受宠,不知晓。
但,慈安入宫,必定就是做皇后的。
否则,不可能晋升如此神速。
咸丰帝子嗣单薄,后宫佳丽,日夜耕耘,也只得了一子一女。
这一子,便是由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腹中出生。
物以稀为贵,母凭子贵,小小的兰贵人,靠着咸丰帝唯一的儿子,扶摇直上,一越成为懿贵妃。
父死子承,大清素来的惯例。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仓皇赴热河行宫避难,心力交瘁,翌年,驾崩。
咸丰帝驾崩前,除立载淳为皇太子外任命了肃顺等八位辅政大臣,还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代表母仪天下的权力,且还留有一道关于叶赫那拉氏的遗诏。
辛酉政变,八大辅政大臣落败,两宫皇太后开始了二十余年的垂帘听政。
直至死亡,占着正宫名分的慈安,都约束制衡着慈禧,使得慈禧不敢任意妄为。
只可惜,慈安一死,朝政大权独归慈禧。
再无任何忌惮的慈禧太后,骄奢淫逸,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
虽说不能把民族屈辱之原因尽归于一人之身,但慈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无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两度挪用军费。
还是为了稳固自己小集团的利益,毒杀光绪帝废除新政。
百年屈辱史,慈禧背负着推脱不得的责任。
那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是牢牢的把慈禧钉在耻辱柱上。
慈安直到临死的那一刻才明白,她也错了。
她错不该年轻时妄想生下嫡长子便处心积虑的使后宫妃嫔难以有孕。
错不该被慈禧蛊惑烧毁先帝遗诏。
那一刻起,她就再也无法制约慈禧。
从她被慈禧说服,走上前朝手握实权却无法带给民族希望的时候,便错了。
慈安希望能够挽救三千年未见之变局。
改变被列强欺凌,无力反抗的颓败局面。
接收晚剧情,笙歌无语的叹了口气。
不久前,她还在大秦帝国,下一秒就到了这段屈辱史中。
一一选任务,当真是越来越看的起她了。
谁说慈安只是个忠厚无谋略无手段的人呢,谁说慈安只配做绿叶来烘托慈禧这朵红花的
笙歌撇嘴,有慈安在的大清朝,最起码还回光返照短暂的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况且历史上被废黜的皇后数不胜数,善始善终者简直凤毛麟角,而慈安太后庶女出身,没有子嗣却一直能笑道最后,且深得咸丰帝信任。
桩桩件件,都可以看出慈安是一个厉害的狠角色。
慈安离奇猝死,对本就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清王朝无疑是致命的的影响。
历史课本上关于这百年屈辱史,无疑是沉痛的。
寥寥几页,囊括的却是一个时代百姓的挣扎痛苦。
是一段屈辱,也是一段救亡图存的挣扎。
为什么旁人清穿,不是雍正就是乾隆,可偏偏到了她这里就是清末风雨飘摇的咸丰朝呢。
好吧,可能,咸丰帝也是四皇子,勉为其难的与穿越大军钟爱的四爷挂了个勾。
罢了,既来之则安之。
如今,她是大清朝名正言顺的正宫皇后,而慈禧这个时候还是个小小的懿嫔。
正妻管教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