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自身难保的长孙无忌(1 / 2)

第162章自身难保的长孙无忌

“她俩都挺好的,不用惦念。”

李二陛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你还是多想想怎么对付赵国公吧,你这回趁着他不在,把他家坑得这么狠。”

“现在赵国公回来了,你就不怕他找你算账”

苏辰挑了挑眉头,说道“他怕是没法找我算账了。”

“何出此言”李二陛下问道。

“因为他啊,自身难保”

苏辰随意地说道“小命要紧,还是钱财要紧,他自然是能分得清楚”

苏辰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李二重修了氏族志。

虽说这个举动来的要比他知道的历史早了一些。

但苏辰断定,此举所造成的影响应该与后世所差无几。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就是从李二重修了氏族志之后开始作死的。

长孙无忌从武德年间就一直是李二在朝中的中流砥柱。

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李二的信任。

等改元贞观之后,虽说因为世族的事情和陛下有过些不愉快。

但他的身份摆在那,李二又对他处理士族问题的立场很满意。

因此将他的官职一升再升,直接做到了尚书右仆射,官拜宰相。

原本呢,这些都没什么问题。

因为长孙无忌的功绩摆在那,谁都没法反驳。

但别忘了,他还有个外戚的身份

如此一来,朝掌之中自然会有人心生不满。

氏族志的重新修订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长孙家一跃成为大唐第二世族,正式站到了风口浪尖。

从这之后,朝堂之中不断有人进密表劝速,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

这些事情自然是瞒不过长孙无忌。

为此,他的精神压力变得格外大,颇有些无所适从。

若是李二陛下当真因此事对他产生了猜忌,后果可不仅仅是丢官那么简单

闹不好可能就丢了性命

于是,长孙无忌就开始各种辞官,各种不接受册封,想要明哲保身。

照理说,他这么做确实是没什么问题。

他的荣誉已经拉满了,财富地位也都不缺,安享晚年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他作死的地方就在于过了十几年后他又回来了,直接官拜中书令,比之前的官职还要高

李二给他封完之后,没过多久就驾崩了。

长孙无忌闲散了这么多年,突然一下子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首。

不仅如此,他还接受了李二临终托孤的请求,给新皇李治辅政。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这个举动当真是非常不明智

他之所以能够位极人臣,主要就是因为李二和他乃是布衣之交,所有对他很是信任。

可新皇帝不同啊,没有同甘共苦过,对他的感情也没那么深,

所以新皇帝长大一些之后必定会对他有所猜忌。

他久不在朝堂,大臣之中的根基尚浅,地位很是虚浮。

两两相加之下,后果就来了。

不到十年的时间,他就被放逐流放,然后紧接被逼自缢。

在苏辰看来,这就是纯粹的自己作死

要么老老实实在家种田,别再出来了

要么就继续做官,在朝堂中经营自己的威望。

不能从一而终的代价,就是丢了性命

算算日子,长孙无忌最近应该已经开始折腾辞官了

所以,苏辰根本不慌

他就是算准了就算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家吃了大亏,也没时间来找他的麻烦

这段日子里,钱财对于他来说,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事,小命才是

“自身难保”

李二陛下有些疑惑,问道“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赵国公才刚刚被当今圣上封为尚书右仆射。”

“正是风光无二的时候,怎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李二陛下实在想不通,苏辰怎么会突然说出这么一番话。

“这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

苏辰摇头道“我估计,如今大唐的朝堂之中,针对长孙无忌的暗流恐怕是不少啊”

闻言,李二陛下和房玄龄对视了一眼,面露惊色。

这个消息他们二人自然都很清楚。

可这有很多身居二品的官员都还不清楚,苏辰是怎么知道的

“你所说的暗流是何患又从何说起”李二陛下试探道。

苏辰说道“老李,你想啊,长孙无忌可是外戚”

“如今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又被李二封为大唐第二家族。”

“其中如此复杂的关系,他能理得清楚”

喝了口茶,苏辰继续道;“这是关乎自己小命的事,你说他如今可还有空找我麻烦”

听到这话,房玄龄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