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章 肿瘤科的会诊(2 / 3)

外科教父 海与夏 4849 字 1个月前

昏迷与清醒交替,经过治疗现在已经清醒,住院已经两周,其中有四天在icu度过的,住院期间反复腹腔穿刺已经抽出大约40公斤的腹水。

从检验报告看,入院的时候肝肾等等已经严重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已经严重失调,ct显示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是肝、肺等没有发现明显的原发肿瘤灶。

经过大量的激素治疗后,现在病情好转,肝肾功能指标也有好转的趋势。

符晓涛是南都省人,因为在魔都读书,曾经在魔都的各大医院都看过病,不同的医院考虑的诊断不一样,有的医院考虑淋巴瘤,有的医院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有人考虑单核细胞多动症,还有的考虑未发现的恶性肿瘤往淋巴结的转移,更有人觉得是一种罕见的不知名的免疫风湿病。

做出这些诊断的都是专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理由,但是理由又不充分,所以这些诊断最终没有成为确定诊断,在治疗上也没有什么行之有效方法,每次发病都是使用大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以符晓涛现在的病情,继续读书是不可能的,在魔都也没有弄清楚病情,所以家属被迫无奈,只好将患者接回来再想办法。

符晓涛去读书时身体好好的,还是学校的运动健将,是校足球队的主力,校运会的时候还拿过五千米的冠军,现在四肢瘦得像树枝,双足肿胀得像馒头,此时身上完全看不出任何运动健将的痕迹。

将符晓涛接回家后,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放在家里让他休息,一旦病情严重再送往医院进行激素治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但是符晓涛本人不死心,他自己在网上到处查资料,他不是随便搜索点边边角角的资料,而是利用自己所学到一些专业期刊网站查阅关于这个病的治疗,虽然一无所获,但是他得到一个情报,三博医院很厉害,尤其对这些疑难病例,于是就来到三博医院就诊。

“我们看看病人吧!”

杨平提议,这是会诊的基本流程,当然也有这种来去匆匆的医生,会诊的时候不看病人,直接依据病历资料写会诊单,但是大多数医生不会做这种傻事,毕竟临床医生的基本原则是接触患者。

肿瘤科的病房气氛一般比较压抑,随处可以看到戴着帽子或者捂得严严实实的患者,因为放化疗夺取了他们的头发,有些爱美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总是喜欢用戴帽子掩盖已经丢失的头发,同时他们放化疗摧毁了他们的免疫力,所以他们更害怕感染什么细菌病毒,受到风寒侵扰什么的。

肿瘤科的窗户阳台都是锁死的,所以整个空间是封闭的,给气氛再增添几分压抑,锁住门窗和阳台倒不是医院不给患者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的自由,因为肿瘤科很特殊,常常有患者一时想不开而跳楼,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很多医院干脆锁死门窗,或者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定期开放门窗。

杨平来到病房,符晓涛蜷缩在病床上,四肢真的如干枯的干柴,腹部膨隆,像六个月的孕妇,据说刚来时像八个月的孕妇,双足肿胀得像馒头,菲薄的皮肤已经可以看到皱纹,说明之前肿胀得更厉害,现在已经处于消肿期。

旁边坐着的是愁眉苦脸的符晓涛父母,原本辛辛苦苦将孩子送进985,已经都考上研究生,这是鸡娃上岸的经典成功案例,可是现在变成这样子,父母心里既是心疼,又是难受,一种梦碎了一地的难受。

可能在很多医院已经习惯这种来来往往的会诊,见到杨平和医生进来,符晓涛父母也没有什么动静。

“这是我们杨教授!”蒋主任亲自介绍,仿佛由其他医生介绍杨教授会显得份量不足或者不礼貌。

患者的父母听到杨教授几个字,立刻双双站起来,愁眉苦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杨教授,您好。”他们终于见到传说中的杨教授。

医生名气的传播靠两样东西口碑与论文,在老百姓当中名声的传播依靠口碑,而在医疗界名气的传播,依靠的就是论文,当然,在学术会上露脸讲课也是一种在医学界出名的方式,出场的次数多,出场的顺序靠前,自然而然被同行记住,可是归根到底这还是靠论文,因为没有优秀的论文,医生根本没有机会在台上讲课,只能在台下作为一名忠实的倾听者。

听到杨教授三个字,此时符晓涛也立刻像受到什么刺激一样,立刻翻过身坐起来,用自己的真面对着杨教授,刚刚没有介绍杨教授之前,患者一直侧卧蜷缩背对着这边,也没有说话,他也一样已经习惯来来往往的医生,每次过来,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无法确诊,只能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

想必这一次也是一样的结果,但是听到杨教授三个字,符晓涛仿佛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也恭恭敬敬地跟杨平打招呼:“杨教授!”

其实这次也是依靠大量的糖皮质激素终结间断性的昏迷,让患者恢复清醒状态,糖皮质激素在医学上是一种强悍的万能武器,不管什么病当没有办法的时候,往往医生都会上激素,这是医生最后的绝招。

尽管病历上已经写得非常详细,但是杨平习惯自己问病史,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