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第 46 章 新型教化(2 / 4)

口气,这不愧是一品大员的儿子。

杨大人笑着看向霍霖“此故事甚好,通俗易懂还有趣百姓对它的兴趣应是极高的,让百姓通过此故事了解律法这一方法可行性极强,你们觉得若是想实施可以用何种方法”说着先看向晏温,儿子的这个好友好像一直很少在他面前说话。

霍霖他们听到这方法得到称赞也是开心,听到杨大人的问话,又看到他的眼睛看着晏温,也都看过去。

晏温此时只觉得压力山大,迟疑了下说出自己的想法“霍兄和我等之前在国子监发明了活字印刷,可以找些写惯了话本子的书生所写几本这种案例,然后进行印刷贩卖。”

杨大人点头,但是没有做点评,而是看向自己的儿子,被用眼睛叫到的杨泰清早已在心中打好腹稿,沉声说道“孩儿觉得可以在子长兄的基础上降低印刷的价格,比如纸张和墨水可以用差些的,让穷苦百姓能够买得起。还可以把之前在城门上的那些人换下来,换成讲这些个案例,让百姓用听得方式了解大兴律法。”

杨大人点头看向霍霖,霍霖果然也不负众望,开口道“学生听杨兄和子成兄的想法后,觉得可以在子成兄找人写完后先让几位百姓先看一遍,能够吸引他们兴趣后再装订成册;因这话本的目的重在教化不在盈利,故而可以如泰清兄所说的一般用较差的纸墨,不过可以分等级,分为甲乙丙三等,甲等为最上等,可以卖给有钱的富户,丙等可以让穷苦百姓买的起,或者直接用甲等卖的钱养丙等,丙等直接送给穷苦百姓。”

杨大人笑着看向霍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霍霖看到后,绞尽脑汁再次说道“还可在城门讲解的基础上加上城中说书先生的讲解,说书先生更重视趣味性,能最大限度的吸引百姓的兴趣,也可以让这些律法故事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话内容,潜移默化的教化百姓。

为了让百姓更加认识这编撰出来的律法故事,可以鼓励百姓购买,比如若购买这书,则犯罪后能够在书中找到这书并能说出所犯何罪,则可酌情减免些处罚,比如本来要罚钱十两可以变为九两,具体量刑当然是由官衙制定,相信大人对于这点一定比学生有方法。”2说完看向杨大人。

杨大人听到最后衙门可以发挥的部分,不由得笑了。

杨泰清震惊的看着霍霖,惊讶道“知法犯法不罪加一等竟然还可以减免刑罚”

霍霖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不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让百姓知法懂法。”

杨大人再次在心中暗暗感叹人的参差,替霍霖说道“一开始用这个法子推行个五六年,让大兴百姓每户皆学得律法后再进行调整,可行。”

听到此法可行,三个小子压抑不住内心的开心。

杨大人望向他们“你们想要实施”

能够实施看看当然是最好的,霍霖望向杨大人,

杨大人沉吟片刻“你们可以先进行前面几个步骤进行宣传,至于最后面那个购买律书即可进行减轻刑罚,暂时还不可行。”

这个霍霖也清楚,说到底前面的请人写书成册外加印刷传播只是商之事,而后面的减免刑罚则已经是政的内容了,容不得杨大人不谨慎。

征得杨大人的同意,并且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后,霍霖他们就开始了他们的行动,管家找来以写话本为生的书生,让他依据霍霖他们整理出来的可以写成故事的律法进行书写。

写完后霍霖他们再找来周边的百姓让他们看并提出意见,修修改改,终于做成了一册的量。

可能真的是因为霍家、晏家和杨家都不是抠搜人家,所以霍霖在分层级印刷时乙丙等印刷了不少,甲等倒是没有印刷多少,他就想着大不了就丙等就直接赠与百姓。

印刷完后,霍霖三人看着仓库这成堆的书籍,真可谓是书海啊。

霍霖与自己的好友商量道“你们觉得直接在书店卖,还是找个酒楼放说书先生旁边,亦或者直接送”

晏温和杨泰清也还在思考。

在酒楼里只有有钱上酒楼的人能够听,还不如直接把说书先生搬到某个宽敞的地方,然后让说书先生去说里面的故事,最后把书放旁边卖

既然要给百姓,送也行啊,不用卖。

送上门的谁会珍惜,既然是给百姓何不如让他们以物易物,比如两个鸡蛋换一本书,两个鸡蛋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至少让他们知道这书不是没有价值的,不会拿去垫桌脚。

霍霖觉得自己的弹幕朋友说的有几分道理,于是又与好友商量了下,最终确定了方法。

城门旁,原本平平无奇的空地上修起了一个小高台,上面布置喜庆,还摆着说书案,而在台子的一旁放置着一个红布罩着的大东西,出入城的人都惊奇的围过去凑热闹,还好这地儿是专门用来普法贴告示的,倒是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出入城门。

一切准备就绪,说书先生准时上台,坐在位置上,后台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乐器声吸引来民众后,木头一拍,说起书来。

“各位父老乡亲,今个儿借苏州府的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