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25章 重农抑商(2 / 3)

都没有发觉的渴望。

这次他考了第五十名。

杨泰清考了第五十一名。

其他两位院友分别在第一百和九十

国子监共有五百人,秀才阶段的共有百人,和霍霖他们同期入学的二十人,霍霖几人的成绩,只能说不错而已,算不上顶尖。

知道自己的成绩,霍霖略微失落地去看夫子展示出来的前十名的试卷。

一看就发现端倪了,这些学子的试卷言而有物,以例为足,立在实处,但是他们都是在肯定农本末商的思想。

这一看就是肯定重农抑商政策的策论更得夫子的心。

小霍霍的政策更倾向于农商都要发展,但是他没有个偏好,这是夫子没那么喜欢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后期的土地兼并,农民流亡,致使大兴朝后期农民起义,只能说有因必有果吧

简而言之,小霍霍的工商皆本,农商皆本思想太过弄潮儿,在当时看来是错误的,懂

霍霖望向上面贴着的试卷,他之前不懂,现在懂了。财,取之有道即可。并不是他现在说出来就有人可以接受的。

原来大兴朝是这么灭亡的,或者说这也是灭亡的一部分原因重农抑商加剧了后期的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无地可耕,只能变成流民,最后百姓中的有识之士起义,推翻大兴朝。

怎么解决回到房中的霍霖想着弹幕的话。

首先可以肯定重农抑商并不是完全好,工商并重更好。

但是重农抑商是依托于大兴朝目前需要国家情况而制定的,而国家的问题就是粮食不足。

解决来粮食不足这一问题才有闲心发展商业。

第一点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霍霖把这一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后面去探究。

祂们也提到了土地兼并问题,需要有能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第二点如何抑制土地兼并

霍霖抿唇,这问题真大。

土地兼并严重而政府管控不足,那就需要有更严格的检察制度。

第点什么政策能够更好的检察百官

霍霖写完看向自己的小本子,小心地把它撕下来,拿出火折子在火盆中烧掉,看着它被大火烧成灰烬还不够,拿棍子搅拌,让它彻底化为灰烬。

这是不能为外人道也的秘密。

夫子说的对,他之前确实不够立于实处。

霍霖想到夫子布置的作业,提笔在面前的大纸上写出知行合一这四个大字“知行合一。”

这是王先生的理论知行合一耶。

谢邀,曾经了解过,它们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是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谢邀,我看得不太懂,有点深奥,呜跑了

就是有了正确的思想,并将之运用到实践,就可以达到修齐治平的人生目标了。

霍霖看向火盆中被烧成飞灰的纸张,和面前知行合一这四个大字,如同看到烫手山芋一般。

他当初之所以会想读书入仕途,只是想保护家里人而已。

要去蹚这浑水吗

堂考成绩公布后又是一次为期两天的堂假,霍霖这次是带着疑问去林夫子的住处的。

林夫子看着他空着手过来,问道“上次交给你的策论呢”

霍霖不好意思地把手插进袖子里,把心中深藏的疑问说了出来。

“夫子,您说知行合一,是不是代表着作为一名学圣人之道的学子,要懂得践行圣人之道啊”

林夫子放下手中的纸笔,“学圣人之道,践行圣人之言,你觉得你做得到”

霍霖翻动了下脑海中的四书五经里要求人做到的那些,头就差摇成拨浪鼓,他大概率是不行的“夫子,学生大部分是不行的。”要是真行的话那下一个圣人就是他霍霖了。

林夫子让霍霖跟上,两个人出了马车,马车沿着大道往城外去。

林夫子不说去哪里,霍霖也不好意思问,便一路沉默的到了城外。

霍霖听到夫子说可以下去,率先打开车帘走下去。

入眼望去,只见前面一个个衣衫褴褛的人排着长队,而在队伍的最前头摆放着两张大长桌,两个穿着大夫帽的人在帮那些贫民看病,而另一边则是领药的地方。

林夫子随他看过去“你知道这是哪家来进行布施吗”

霍霖看着前面大大的镇远侯府的旗帜,抿抿唇说道“这是镇远侯府的。”

完后补充道“这是前段时间学生获得圣上赏赐,把那些钱换成布施给百姓的。”

林夫子继续问道“你觉得知行合一就是践行四书和五经”

霍霖点点头“学生觉得是的,践行四书和五经,夫子。”

林夫子转向他“真的能做到四书和五经里面的所说的那些,那下一个圣人就是你霍霖了。”

“依照夫子我的理解,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你只需要向自己内心寻找自己的道即可。当然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