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祸起东海(2 / 3)

然已离京城,但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刚刚登基的麟德天子加封杨清源为太子太师,辅国大将军。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多为虚衔无实职。

而辅国大将军也是武散官,虽然是从一品,但是并不掌军权。

不过此处就可以看出当时杨清源的影响力。

新任检校龙武军大都督曹雪阳是他的红颜知己;新任内阁首辅钱牧谦是他的座师;下一任内阁接班人王华是他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他保举的人,自然受到了兵部和六军都督府的重视。

戚元敬这个没什么大背景的刚刚勉强迈入中层将官门槛的游击将军被任命为平倭将军,由他编练新军镇压沿海倭寇。

但有的时候,就不得不服杨清源的眼光,内阁兵部、六军都督府对于杨清源这种胡乱保举无名小辈的行为是颇有微辞的。

你杨清源固然用兵如神,在军中德高望重,但也不能随便指派一个自己的亲信去平倭吧

只要戚元敬平倭失败,他们就可以凭借此为突破口,来削弱和化解杨清源的威望和光环。

然后,他们就没有然后了。

戚元敬与蓟西统兵千总陈伯俸一起来到义乌县城,拿着批文找到县令赵大河,募得三千人,又迫于人心难得,违令增选一千,令赵大河为监军。随后戚元敬带着招募到的四千新兵前往山阴进行严格的训练。他首先用保家卫国的思想教育士兵,牢记是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同时严明军纪、严格赏罚。随后教授武艺、编练阵法。

因为是临时整编的兵马,暂时没有给番号,于是用戚家军命名

大半年后,戚元敬的这支兵马引来了他们的首战海宁前哨战。

双方战损比为0200,倭寇被击杀二百人,而戚家军仅一人轻伤

台州大捷,戚家军一举歼灭倭寇5500多人,自身伤亡20人,战损比是1:275。

花街之战,歼敌1000余人,戚家军仅阵亡3人,战损比是1:333。

林墩之战戚家军接连打战,急行军追赶倭寇,导致装备不全,是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最终全歼4000倭寇,自身伤亡90人,战损比是1:44。

没错,1:44的战损就是目前为止戚家军的最高战损比了

前汉巅峰时期,其骠骑军可以“一汉敌五胡”,前唐的精锐也可以以一当十。

而戚家军的最大战损比1:44。

这种有戚元敬所编练出来的军队,绝对是神州历史上最强的军队之一。

然后原本准备狗叫的那些文臣武将都闭嘴了

是我等没有远见了

随后天子下诏,将这支兵马扩编,并赐名“镇海军”

戚元敬因战功升任镇海军指挥使,镇海军扩编至一万两千人。这支兵马也就成了东部沿海所有倭寇、海盗的梦魇。

东瀛想要入侵神州,就必须先对付这支镇海军。

此时东瀛的掌权之人为德仁太子,他不想错过赵王起兵反叛这样的好机会,统领东瀛二十万兵马,战舰三千艘向着神州而来。

这已经东瀛之地的全部家底了

德仁太子虽然掌权,但手下依旧有许多独立的大名不服其命,其实际掌握的也只有关东地区,这二十万人马,便是德仁太子的极限。

德仁太子是个极为谨慎之人,而且这孩子打小算术就好,虽然有二十万大军在手,但是他觉得自己正处于劣势之中。

按照1:44的战损比,一万镇海军可以打四十四万东瀛武士。

这么一算,他觉得自己还少二十四万兵马,敌军势大,敌强我弱,不可硬拼。

德仁太子便制定了一套调虎离山的作战计划。

他命令麾下大将小西行长率领三万兵马向扬州而去,做出要在扬州登陆的态势,以此来吸引戚元敬的注意力,而他自己则率领十万精锐鬼武士从越州登陆。

德仁太子考虑的很周全,若是战事顺利,他便占据越州,遥望中原,若是战事不顺,他便劫掠越州之财富,南下闽州。

闽州多山地,与东瀛的地形极为相象,德仁太子也自负是山地战的专家,只要钻入了这闽州的他便可以依托闽州的群山与大周对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靖难之役正打得如火如荼,东瀛倭贼也来趁火打劫。

“啪”戚元敬的一掌拍在了自己的桌案之上。

“这些倭寇什么意思赵王叛乱,他们也要来凑热闹是嫌之前被打得不够疼吗那就打”

戚元敬如今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将了,而是对倭寇屡战屡捷,大周新兴的名将。

杨清源更是赞其,练兵之法,当代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陈大成、朱文达、吴唯忠、王如龙。”

帐内四员大将听令出列,“末将在”

此四人都是镇海军中骁勇善战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