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件事情上,赵敏的话语权甚至比王保保还大。
在正式的盟约之外,赵敏还要求杨清源替自己做三件事。
当然这三件事情,不违背侠义道德、于武当和杨清源的名誉无损、不碍于大周朝廷局势。
这个剧情,杨清源感觉莫名眼熟,但是本着不能被人牵制鼻子走,谈判必须掌握主动权,必须讨价还价等原则。
双方最后约定,杨清源必须为赵敏做两件事
次日,梁王如约先退兵三十里,以示诚意。
天策军见状也开始拔营后退。
此后两天的时间,双方各自退了九十里。
两军之间彻底拉开了距离。
天策军便开始了分兵计划,南下救援,杨清源还从苍云关渠帅燕忘情处借的苍云玄甲军一万人,再加上天策军的十二万人,合计十三万人。
就在杨清源整合兵马的时候,梁王军中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梁王大军刚刚退回到了望南城下,乾帝派来的监军便来到了军阵责问。
经过七王爷的事情之后,乾帝也明白了,对自己的忠心但是愚蠢的人是代替不了军事主官的。
于是这次派的监军就靠谱多了
首先对于乾帝是绝对忠心,其次又不能像七王爷一样抢夺兵权,但又能让梁王顾忌。
这样的人选,那只有乾帝身边忠心的宦官了。
宦官的权力来自乾帝,即便是掌握了部分兵权,也没有用。
纵观史书,能够脱离皇帝掌控的太监,只有前唐后期的权阉。
但那也是就有原因的,唐朝的太监掌军,执掌枢密。
起初太监是不掌军权,只为监军的。
但德宗年间,平定淮西李希烈叛军的泾原兵,因为不满朝廷赏赐的饭菜及物品,发生了哗变。
兵变中文臣一个个抛弃德宗而去,投降叛军;各地将军统领的军队也都心怀鬼胎,不来勤王。
只有宦官还忠心耿耿地守卫在身旁。
于是,泾原事变被平定后,唐德宗开始大肆重用宦官。
同时,前唐德宗鉴于兵变的教训,决定将此时的“禁军”,也就是“神策军”,完全交由最被信任的宦官掌控,任命宦官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统领禁军,这也就成了唐代宦官掌握禁军的开始。
时神策军为前唐中后期最为精锐的部队,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基本也就代表掌握了皇帝的生死更迭,如“甘露之变”,宦官掌兵的后果。
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大周的御马监的宦官也掌握了部分兵权,御林军中的腾骧四卫,近一万两千人的精锐,就是御马监直辖的。
但是御马监的太监,依旧是天子家奴,没有独立的兵权。
究其缘由,便是前唐的太监,不仅仅握有独立军权,更是广结党羽,外交藩镇。
前唐后期的天子需要太监去平衡藩镇,导致其权势进一步扩大,这才导致权阉有废立天子之能。
大乾虽然是化外王朝,但是朝中有识之士例如耶律楚材,在效仿中原王朝的时候,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大乾的宦官,权势还不如大周的,只能老老实实依附大汗。
“纪公公怎么会来到此地”
虽然此人虽然是元蒙人,但是因为耶律楚材的汉化强国之策,国内之人基本都有汉姓。
“杂家不过是残缺之身,本不该来此惊扰王爷,但是杂家受大汗所托,自然当恪尽职守,不敢有所疏漏”
虽然口中谦逊,但是纪公公的态度可没有一点恭谦,他是大汗家奴,只需要对大汗恭谦就够了。
“敢问王爷,为何突然对周军退避三舍啊”
一舍为三十里,三舍正好九十里。
梁王也没打算和这个监军撕破脸,还是客气热情地敷衍道,“公公有所不知,这天策军的主帅李承恩,奸猾狡诈,诡计多端,本王料到他针对我军有所谋算,这才收缩兵力,严阵以待。”
这就是言语艺术,撤退那不能叫撤退,你得叫收缩兵力,这样一用上专业术语,就显得梁王这个私下和敌国达成协议的人,勤劳王事,是大大的忠臣啊
但是纪公公却没有被这一套忽悠过去,反而是摩挲着手中的茶盏,用尖锐的语气问道,“梁王可不要欺瞒大汉,杂家可是听说了,前个日子来了一个周人和梁王殿下密谈,结果谈完之后,梁王殿下就撤军九十里,该不会”
纪公公拖长了语气,“该不会梁王殿下这是和什么人达成了什么不该达成的协议吧”
大周有监视天下的情报特务组织,大乾当然也有。
其中一个就是怯薛军中的都骑尉,他们名义上是监督怯薛军的人,但实则是大乾的特务情报组织之一,而纪公公就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他于前日接到了军中组织成员的密报,言梁王勾结大周意图谋逆,纪公公接到了这个情报,自然不敢怠慢,他身为监军就是为了再次监视梁王的一举一动的,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