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说愁?!(1 / 2)

不理会胡搅蛮缠的刘既白,褚恭和身边好友简单闲聊之后,有了新的灵感。

相互交流原本就是常有之事,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算犯规又没有代写

褚恭瞬间文思泉涌,手中狼毫一挥而就,不过半炷香的时间,一首五律已然完成。

“何处秋风至萧萧归雁哀。

濒临洞庭水,独登岳阳台。

悠悠寂寥心,憔悴只影衰。

家国何所报月下影徘徊。”

诗毕,众人细品。

这一首诗作比褚恭之前所做,高出不知多少

这才是越州解元真正的实力吗

一首五律,将褚恭初秋之时,登高思虑,忧国忧民的心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瞬间将秋意高度升华,自古秋心拆两半,秋季和忧愁总是被人联系到一起。

“好褚解元此诗上佳”

这次发言的并不是之前一直担任捧哏的小弟,而是一个京城才子,有举人功名,在神都之中素有才名,也是准备明年春闱之时争个功名。

刚刚他对这个越州解元还不屑一顾,以为其才华不过尔尔,但是此诗一出,立刻让他正视褚恭这个对手

“自秋风上升至国愁,褚兄的高度才是我等年轻人该有的高度,心忧家国,待到我等得以一展才华之时,比为民福祉”

这般思想正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思想。

就连二楼的刘宾听完之后,也细细品味,道一声,“不错确实好诗”

一州解元有此诗才,已是难得

杨清源在三楼之上听完此诗,瞬间一笑

随后提起一旁的一支兼毫落笔书写,数十息间便书写完上下两阙,然后交给了青芜院主。

接过杨清源的诗稿看后,青芜院主忍不住扑哧轻笑。

“杨大人可真是损啊”

随后将此诗稿交给了一旁的侍女,“传下去吧”

此时的褚恭已是胜券在握,这篇诗对他自己来说也是超水平发挥易地而处,他也不一定能写出这般好句

这一场赢定了

在看到侍女带着诗稿下楼的时候,褚恭自信上前,从侍女手中接过书稿。

“此次就不劳烦姑娘了,由我来为大家诵读”

随后,褚恭优雅地展开了侍女手中的书稿,正欲诵读之时,却呆立当场。

众人一开始没发觉,还在热切地讨论褚恭刚才的诗词,完全没有发现褚恭的异状,反倒是褚恭的小弟,已经就发现自己老大有些奇怪。

上前开口询问道,“褚兄出什么事情了”

然后他就看见了褚恭手中的纸笺,跟着褚恭呆立当场。

渐渐地更多人发现了褚恭的异状,越来越多的人围了上来。

原本还略显喧闹的青芜院安静了下来,只余一个读书人看着纸笺轻声读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词诵毕,全场寂静。

连带这刘宾都反复品读着最后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

在场文人墨客无不面面相觑。

褚恭刚才的诗作,大抵的意思是入秋之时,闲来无事,独自一人,在洞庭湖旁,登上岳阳高楼,忧国忧民,乃至于食难下咽,寝难安睡,月光之下,只影徘徊。

通篇就是一个字“愁”

刚才觉得这词并无问题,现在听完青芜院主的这篇丑奴儿,再对比褚恭的诗句,就显得太过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此时褚恭看起来精神饱满,身宽体胖,面色红润,哪里有半分心忧家国,日渐消瘦的模样

不过,这其实也是很多文人的通病,他们平时哪会注意这些,若是说起来,恐怕大多数人都得被扣上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帽子。

礼部侍郎刘宾也忍不住看向三楼,青芜院主所在的方向,其所书之愁,不是离愁别绪,而是家国愁思,委婉含蓄,含而不露但读起来,唇齿之间尽是作者的忧思愁绪,这已然是一篇上佳之作,一词传世。

以青芜院主一介商贾女流,又哪里会有这样的阅历如何能有这般的胸怀

当然了,关于青芜院主胸怀的事情,杨清源显然是更有发言权的自己的家国胸怀可不敢与青芜院主相比也就是李莫愁来了,才可堪一战

言归正传,刘宾可以断言,青芜院主的背后,有高人指点,刘宾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以那人的诗词造诣,全词所透露出的悲愤愁绪怕不是抒怀更多是为了打脸啊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褚恭刚刚写完家国愁绪,对手便写出这样的句子刘宾暗叹一声,希望褚恭不会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但很有可能今夜之后,褚恭从此不敢写愁了

而此时,周围的一众才子文人脸色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他们的基本鉴赏能力还是有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