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号。
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主竞赛单元的影片,而且是热门电影,《钢的琴》走红毯的顺序相当靠后。
在等候区时,他看到穿着龙袍的冰冰,只是微微点头。
龙袍的滋味,真不错。
小胖,小胖,这名字也没起错。
该瘦的地方瘦,该‘肥’的地方肥。
“彬彬,你和吴迪认识?”
注意到李杰和范彬彬的隔空互动,《日照山城》的导演王晓帅不由意外道。
“也不算认识吧。”
范彬彬笑着道:“就是前两天在酒会上见过,聊了几句。”
“哦。”
王晓帅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问个啥?
有啥好问的?
根据他打探到的消息,如果不是《钢的琴》,他的《日照山城》很可能会入围金棕榈。
受经济危机影响,今年戛纳的电影有点少。
所以,哪怕他第一次没入围,后面还有机会跳级,可惜,路被《钢的琴》堵住了。
他倒要看看,钢的琴到底拍了些什么?
应该是下岗、批判那一套?
三天后。
周日。
卢米埃尔大厅响起了一阵如潮水般的掌声。
足足响了七八分钟。
王晓帅虽然也跟着其他人站了起来,也机械的鼓了鼓掌,但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
他鼓掌只是随大流。
不是发自内心。
不过。
这个片子,拍的确实好。
每一帧都很美。
即便是稀松平常的小事,也有一种独特的镜头美感。
各种空镜头、长镜头,运用的炉火纯青。
配乐也是顶级。
片子里有一段,他的印象特别深刻。
那么冷的冬天,王千原走在废弃的工厂街道,当音乐声响起,那种哀伤的感觉,震撼人心。
电影的人在哀伤,因为妻子要跟他离婚,并且要争夺女儿的抚养权。
电影的景在哀伤,曾经火红的钢厂,现在只是一堆‘废铜烂铁’。
电影里的画面也在哀伤,音乐也在哀伤。
这个镜头令他想起《都灵之马》的开头,那长达四分钟的长镜头,同样震撼心灵。
不过。
《都林之马》暂时还没有上映,他是从私人首映会看到的。
言归正传。
虽然《钢的琴》的这段长镜头时间没有那么久,但那种震撼,丝毫不弱半分。
甚至更强。
而这。
仅仅是《钢的琴》里面的一个镜头。
类似的镜头语言在《钢的琴》里面还有一大堆。
难怪。
难怪人家能入围金棕榈提名名单。
这确实是一部用心之作。
值得反复拉片的那种。
李杰被主创团队推搡着起身致意时,现场的掌声仍在继续。
一番常规的流程走完,李杰谢幕。
次日。
新鲜出炉的《场刊》给《钢的琴》打出了3.48的超高分。
《银幕》杂志在首页刊登了王千原在冰棱折射中拉手风琴的剧照。
标题烙着法语最高级的赞叹。
“l'acierquitel'éternité(吟唱永恒的钢铁)”
而在国内,各种报导更是铺天盖地。
【《钢的琴》场刊3.48分,创戛纳十年新高!法媒盛赞“钢铁吟唱永恒”!】
【王千原冻裂式演技封神,闪耀戛纳!】
【华语电影新标杆!《银幕》杂志:钢的琴冷冽琴键叩响金棕榈之门!】
【范彬彬龙袍失色?外媒头条全被“钢”的霸屏!】
【钢的琴横扫欧洲泪腺!《电影手册》:《2177》作者吴迪用胶片书写人类学悲歌!】
【……】
不夸张的说,李杰一个人的报道要比《让子弹飞》、《日照山城》、《申海》、《海上传奇》加起来还要高。
连日媒、韩媒都对此大肆报道。
哪怕韩国有李沧东新作《诗》,日本有北野武的《极恶非道》入围,李杰的热度跟他们还是对半开。
对半开,已经很恐怖了。
毕竟。
李沧东和北野武不仅有户口本加持,还是早就成名的大导演。
就这样,李杰还是硬生生追上了。
他在日韩的热度那么高,小半是因为《空间折迭》,虽然过去一年,但这部电影的热度还没有散。
另外一大半原因还是畅销书作家的身份。
《2177》在日韩同样十分畅销。
连续登顶长达四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