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一支弩矢才离开了弩弓就在空中炸开, 沙土和秸秆碎末撒了弩手一脸。
那弩手平静地伸手抹掉了脸上的沙土碎末,重新换了一支弩矢瞄准射击。
附近其他的弩手骂着“垃圾弩矢差点炸死了老子,老子回去一定要找去泰算账”
“炸死”等等言语自然是夸张了, 弩矢爆裂不过是沙土和秸秆碎末乱飞而已,溅在脸上也不怎么疼痛, 但弩手们的怨气还是很大的。
谁愿意时不时的被爆裂的弩矢吓一跳呢
胡问静对时不时会爆裂的弩矢却很是满意“道门那些人还是很有能力的。”
胡问静要求在短时内制作大量的弩矢的要求完全不合理, 不论是时间门还是材料都彻底限制住了去泰等道门子弟的手脚。
去泰当然知道怎么制作优质弩矢,也知道怎么制作稍微劣等的弩矢,用竹子制作箭矢也不是什么机密,工匠几乎人人都知道。
可是邯郸、邺城、安阳等地没有竹子啊在江南随处可见的大片竹林,在邯郸附近压根就不见踪影。
去泰等道门中人在第一时间门就想到了民间门最廉价的箭杆的材料“芦苇。”
有人用芦苇只做过箭矢, 虽然分量轻得让人绝望, 抛射之下箭矢很可能迎风倒飞。
但胡问静只要射三丈的距离而已,芦苇至少笔直,稍微加工一下比如灌入一些沙土还是可以符合胡问静的要求的。
但让去泰等人泪崩的是邯郸、邺城、安阳等地竟然也没有芦苇
你丫的有大河就有芦苇啊, 难道邯郸、邺城、安阳河都没有
邯郸、邺城、安阳自然是有河的,但就是没有芦苇
没有上好的木料, 没有替代品竹子, 没有最劣等的材料芦苇, 去泰等道门中人只能采用了从来没有人使用过的秸秆制作弩矢。
三清在上这秸秆与箭矢除了模样比较像, 还有什么地方像了软不垃圾的秸秆也能做弩矢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去泰等道门中人无可奈何之下真的就在软绵绵地秸秆中加入了沙土, 又捆绑了草叶,制作了一支支垃圾到拿在手里都觉得寒碜甚至脑袋不正常的弩矢。
要木料没木料,要竹子没竹子, 要芦苇没芦苇,除了用秸秆制作弩矢之外还有什么选择
地里有的是没人要,只能烧掉作为草木灰的秸秆, 别说一百万支弩矢,就是一千万支弩矢都没有问题。
这垃圾到了无法言语的“秸秆沙土草叶弩矢”的射程令人无语,三丈距离几乎就是这垃圾弩矢的极限,使用更无语,每射十支就会发生爆裂,然后沙土碎末飞扬。
但不论是去泰还是胡问静都觉得这“秸秆沙土草叶弩矢”还是可以接受的。
胡问静使用大量的弩矢作为主要战术武器,一个弩手动不动一天就射出一百支弩矢,一千个弩手每天就要射出十万支弩矢,如此巨大的消耗数量之下区区十分之一的劣品爆裂率算什么
只要量大管饱,就算劣品率再上升一些,胡问静和去泰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庞大的数量之下谁在乎那点劣品
除了材料上的缺陷注定了“秸秆沙土草叶弩矢”只是不合格的玩具之外,去泰制作弩矢的过程之中也遇到了制作人员的问题。
不论木匠铁匠还是厨师,但凡手艺活都是需要长时间门的学习的,很多经验和技巧需要无数次的尝试才能掌握关键技巧,但为了完成几十万几百万弩矢的制作,去泰必须临时发动大量的人手参与制作。
这人员多了,管理就上不去,质量立马一塌糊涂,别说什么“秦朝流传下来的流水线”了,就是秦始皇复活都搞不定昨天还在种地或者玩泥巴,今天就要强迫制作弩矢的老弱妇孺。
一群只想着偷懒混口大锅饭的老弱妇孺有个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或者大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
这些老弱妇孺其实连去泰严格要求的简单工艺都做不到。
去泰为了让秸秆不会那么容易碎裂,命令将秸秆浸水,但只要道门的人不在现场,就没有哪个人会给秸秆浸水。
哪怕是专门负责给秸秆浸水的小孩子们都会偷懒将没有浸水的秸秆捧到了下一道工序。
什么“秦朝流水线每个部件都有工匠的名字,不合格就杀了工匠”之类的高级管理技巧是不存在的,有那教会一群文盲在纤细的弩矢上小心翼翼地刻记号的时间门,几百万支箭矢都出来了。
去泰在大量的弩矢需求的压力之下只能毫不犹豫地无视一群老弱妇孺的责任心,只管用最严厉的产量要求管理人员。
今天做不到十万支弩矢,所有人口粮减半
哪个人没有完成产量拖累了别人,这个人当众鞭挞一十。
在如此不近人情的管理之下,能指望质量吗区区百分之十的劣品真是让胡问静惊喜极了,对道门中人高看了好几筹。
当然,仅仅靠这些垃圾箭矢是不行的,去泰一边制作垃圾箭矢应急,一边联系各地大规模地收集毛竹,或就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