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对酒就是曹操畅想天下太平后的欢乐生活,君明臣贤、讼狱不兴、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五谷丰登、国富民安、 路无拾遗、人人都可以寿终,不用饿死冻死,不用被天灾所困扰而他就是为了这样的社会而努力啊。”
李一露出浅浅的笑容,“看曹操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冷酷的政治家,他行军打仗也是奉行慈不掌兵的道理,以取得最大战果为目标,似乎毫不顾及百姓的死活。
可是从他的诗里,又能触及他内心的另一面,一样的豪情壮志,又充满悲天悯人的胸怀。”
“从他的诗里,我们隐约能看见,那个最开始为什么起兵讨伐天下的曹操。
他似乎早已迷失在权利中,又仿佛还记得自己的初心。
当然,就如同我最开始说的,曹操实在是一个复杂的人,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他,我自然也不是他的知己,于是我也只能这么浅显的说着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我既希望他永远是最开始的他,又希望他能横扫天下,尽快结束乱世,建立新的国度,让百姓可以再安心生活几十上百年,希望那五胡乱华的乱世永远不会到来。”
“比起那个数百年的黑暗历史,三国的那点争斗俨然不值一提。”
被一再提起的五胡乱华终于引起了东汉三国时期的人们的注意,从名字来看,是胡人侵扰华夏吗
“比之汉初匈奴如何”曹丕的目光落在司马懿身上,自语道。
虽然天幕提过司马家的晋朝,但毕竟是司马懿的后人而不是司马懿本人,追究司马懿的话,他未免无辜了些,加上司马懿也是劳苦功高,所以曹丕对他的请罪也是大而化小,小事化了。
曹操曹丕都是厉害的君主,在他们手下还没有什么特别想法的司马懿苦笑道“恐怕犹胜之。”毕竟天幕都说是几百年的黑暗历史了,匈奴在汉武帝一朝就被解决的七七八八了,百年都没有。
他不由暗骂那个谋朝篡位的后代,不知道在搞什么,太没用了吧,居然还被胡人压着打几百年
曹丕眼神微眯,也不管他三七六十一的,“先削胡人一顿好了。”蜀汉东吴都是难啃的骨头,先打一波胡人,刷刷文人百姓的好感度好了。
打胡人,这个还是很简单。司马懿立刻领命,准备戴罪立功一波。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但是他少年侠气,为民请命,他为天下而起兵,他横扫北方,几乎统一天下。
他用人唯才,抑制豪强,使很多寒门学子得以一展抱负,加强集权。
他兴修水利,推动了东汉末年因为天灾而萧条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他知兵法,善诗文,书法被评为妙品。而他的诗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开建安文学之风。”
唐太宗李世民在祭魏武帝文评价他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唐太宗曹操挑眉,后世的皇帝
曹操一下子就想起来是谁,和秦始皇汉武帝并列的那个很厉害的皇帝
天幕反复提起的人不多,提起过的皇帝并且还喜欢的就三个,实在让人想忘记都难。
唐太宗李世民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没说过这话,然后才想,未来的自己评价还是很中肯的,曹操这人还是很厉害的。
毕竟这么能打的老大历史上也不多,嗯,他自己也很厉害。李世民在心里美滋滋的夸自己一下。
“但与此同时,他又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曹操很厉害,作为一个将领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作为一个君主,又有所不足,因为他不懂得放权。
为什么这么说曹操呢他不是任人唯才吗
纵观三国,说起蜀汉我们会想到五虎上将,说起东吴我们会想起周瑜陆逊,但是说起来曹魏,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
在曹魏所发起的大战中,主帅几乎都是曹操,他亲自出征,如果是创业初期,那自然是没问题,还很值得夸奖。
但是在后期,曹魏势力已成,曹操就该退居后方,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就是因为曹操身份太重要了,一旦他死了就容易使曹魏崩塌啊。
事实上纵观曹操一生,他真的经历好几次生死危机,反而刘备和孙权就很少听说。
唐太宗本人领兵打仗也十分厉害,半个大唐都是他打下的,但是他当皇帝之后几乎没有亲征过,人们说起大唐的将军就是李靖秦琼程咬金等人,这不是因为唐太宗当皇帝之后就觉得自己金贵,怕死,而是他要给将领机会啊。
而曹操,嗯,他很厉害,夏侯曹家也有不错的将领,但这些都是他起家的元老了,往后看,曹魏势力除了一个张辽,居然愣是想不出来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将领,也难怪大家都说曹魏和蜀汉都严重失调,一个谋士天团,一个武将天团的。
但刘备那是发家晚,地盘小,后期也努力挖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