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人生。
该不会这样下去,他混得连咸鱼躺平的苏小美都不如吧
尽管某些方面苏小美已经成功躺赢,是他奋斗几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可他也不想就这样放弃,比不上他妹抱大腿的本事,总要在其他地方比如学业事业上找回来,不能方方面面都被苏小美碾压了。
毕竟,自己的平庸固然可惜,但他妹苏小美的优秀更让人揪心呢。
本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苏振华果然如苏小美预料的那般飞速进步,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专业成绩也成功挤进前几名。
同样是专业前几的学霸,但他可是在高手如云的名校啊,这个学霸的含金量早已超过他妹了。
但只要一想到苏小美如今都能学业事业两手抓,苏二哥就坐不住了,经过一天繁重学习的身子突然精神焕发,开始寻求搞副业搞钱的机会。
凭借亮眼的成绩,和不错的交际能力,他
才对外透露出兼职的意思,立刻就有本地同学给介绍家教工作了。
有钱人家的孩子,待遇相当可观。
不过苏振华现在眼界高了,这跟他妹的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他自然不会为此沾沾自喜,于是一心三用,学习,兼职,并继续寻找更轻松更有钱途的路子。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真找到了百分百符合他要求的途径给各大杂志报社供稿。
这个年代,后世称之为最近一次文艺复兴的时代,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可以说遍布满校园,理工男出身的苏振华在这方面毫无优势,他自己也有逼数,一开始便否决了文学创作,而是另辟蹊径,选一些专业、冷僻的题材给报社投稿。
如此一来,局势反而逆转了,写本专业相关的题材,苏振华显然比大多数人都有优势。
另外,别的同学可以跟他一起泡图书馆、博览群书,可哪怕是在国内最高学府,他们图书馆的藏书也很局限,国外文献都是一书难求的珍品,能够了解外面世界和最新资讯的报纸杂志更是够不着边,以至于大部分师生对国际动向总是半知半解、后知后觉。
最高学府尚且如此闭塞,普罗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而苏振华在这方面却堪称近水楼台,谢容笙家里有最高端最前沿的资讯,他书房的藏书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就连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各方面相关的书籍都能找到,让他一度认为他的书房比他们学校图书馆都更为珍稀。
那时他只是把谢先生的书房当做开拓视野、丰富见识的宝藏,现在变通一下也是可以的,让它成为他写稿期间的知识库,那叫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于是,在苏二哥还没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在利用信息差攫取财富了。
从此开始,苏卷王的卷,便体现在了方方面面,学习成绩要抓,校园活动也积极参与,奖学金更是势在必得,就连写稿子他都要卷,一周至少产出一篇、每月过稿两篇起步的恐怖实力,让财富在不知不觉中累积起来了。
就在开学之前,他们都在老家过暑假,苏大哥抱着刚满半岁的大胖儿子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一边跟他们商量,“我同学强子不是去那边打工吗,他是过完年领了加班费回的老家,那天我们在镇上遇着,他说正好想来家里找我,问我要不要跟他一块出去,我会开车,到那边不管给哪个老板当司机,一年赚个几千上万块,也是轻轻松松的。”
对于老同学的邀请,苏大哥纠结了好一阵,赚大钱机会谁都不想错过,可他是家里的长子,弟弟妹妹都能去大城市上大学,大概率以后也不会回来了,他得留在父母身边孝敬,再说还有娇妻幼子,他自己也不舍得背井离乡。
难得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正好问问大家伙的意见。
苏小美肯定是支持的,她没啥故土难离的思想,在老家饿不死可也发不了财,去大城市淘金多好,大不了发家致富了,把一家老小接出去。
可惜根本轮不到她发言,刘女士头一个反对,“你可别想
一出是一出了,去外边打工哪有轻松的,一年到头不着家,媳妇孩子也都顾不上,那都是穷得没办法才出去的,咱家还没到这份上。”
苏支书也抽着他闺女孝敬的香烟,沉吟道“你妈话不中听,但也是这个理儿,还是别折腾了,家里再攒两年就能给你买车。”
“我也是想出去干两年,回来自己买个卡车在附近跑跑货。”可能是当了爸爸,铁憨憨苏大哥也难得正经一把,把自己琢磨好久的理由说出来,“卡车价钱每年都在涨,咱们家一年收成也就两三千,不知道还要攒到什么时候。再说老二小妹就连上大学都没花家里一分钱,他们都有国家补贴和奖学金,寒暑假还能给咱们全家买礼物,就我一直让你们往外掏钱,从来没给家里赚过。”
说到最后,苏大哥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又变回苏小美熟悉亲切的傻大哥,让她忍不住会心一笑,安慰道“没事的,我们都不差钱,也不会有意见,你放心啃老就是。”
苏大哥
谢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