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复的尝试获取更多信息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导演在结尾的处理混乱了之前构建的世界,不过也没问题,看作科幻片向爱情片的一次转换就好。能在观看中带出很多悬念,又能在观看后引发许多讨论,不错。”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少不了很多细节。
这方面同样的也有人分析,甚至很多地方,连李易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我这么细节的。
“《源代码》很多人谈论硬科幻,软科幻的问题,个人认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只要电影是好电影,足够了!
一部好的电影,其实很多时候,通过一些细节上的观察就可以看的出来!
在影片开头,就是第一次爆炸中,林云斌是在空舱中醒来,后来影片揭示林云斌是在直升机上被死的,空舱的温度越来越低,可能是说明林云斌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在他的潜意识里,太空舱或许是一个安全的容身之所。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林云斌和何晴的视频对话,但是林云斌很多问题她并没有回答,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要炸了,但是到后边,会发现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视频对话,只是一串代码,林云斌的“话”是被翻译成了计算机语言……我承认那一刻我浑身都是鸡皮疙瘩。
那个瘸腿的教授一直在强调,林云斌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的,无法改变历史,且他只有8分钟,不能浪费时间,必须尽全力去找到凶手。但事实上,每次他爆炸后重新刷新进入,都会有上一次的影子,比如他第一次穿越的时候,女主角陈娟在看到突如其来打翻在他鞋子上的热饮无动于衷,而第二次穿越的时候帮助他擦拭鞋子上的污渍
8分钟也是一个细节点,在影片中,好几次已经超过了8分钟林云斌都没死,这个8分钟的问题我自己其实有点没想明白,知识面太窄的文科生的硬伤吧可能是,看了别人的观点,个人觉得最合理的解释是:每个人的记忆长短其实是不一样的,真正让林云斌回来的节点是火车爆炸,从那时开始,李正(死去的历史老师)的记忆才真正终结。
但这儿其实也有一个场景没办法解释,就是林云斌下列车后,列车爆炸了他也没回到太空舱,是自己摔倒在铁轨上被列车轧死才回去的,所以我还是觉得这应该是在暗示这个源代码远远不止教授描述的,正好也和后边的主题契合!
在列车上,林云斌给教授打了电话,但教授告诉林云斌在现实中他不可能收到,后来也给克里斯缇娜发了短信,但是到影片快结尾的时候,透过窗户我们看到了教授接了林云斌打过来的转接的电话,最后的最后,克里斯缇娜也收到了短信,这应该是一个平行世界。
基于这些,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源代码项目并不是简单的时光机器,能够回到过去改变未来,因为没办法解释祖母悖论,这应该是衍生出来的平行世界。在最开始的世界里,教授严重低估了这个项目,林云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项目的不同之处,发信息让何晴帮忙……
然后这就进入一个循环,螺旋式的循环,无法收束的世界线,无法启动的源代码,无限套路模式开启,最开始的那个世界里,林云斌可能是被迫参与的源代码项目,但是后来的每个世界的项目参与,可能都是上一个世界的自己发的那条短信要求的。
主线剧情的细节大概就想到这些,再谈谈一些小细节。
影片刚开始时节奏还是很慢的,第几次爆炸都能数得清,但到后边节奏变快了,林云斌很多行动就跟开了挂一样,在拔炸弹线的时候,上尉说了一句“请不要再把我炸飞”,但在这之前并没有炸飞的场景,这说明这已经是第数不清的多少次上了,简直熟练的让人心疼。
还有一个小细节让人很心疼,我们都知道教授答应过他,在完成任务之后,就让他去死,他答应了。但后来成功抓住炸弹凶手后,他却对何晴说:让我们清除他的记忆,重新开启源代码。
我是否可以合理怀疑,在他遇难的这两个月时间里,这不是第一次执行项目,而是之前就执行了许多项目,也在项目的最后请求让自己死亡?
再有一个就是关于人性的表现,其实《月球》也是如此。
我从来不对人性抱有希望,也从来不会对人性绝望,人性从来没有光芒万丈,但也不是永远黑暗。
在这一点上,《源代码》真的做的挺好的,把人性的纠结和伦理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的主干题材还是科幻,对人性的描绘只是枝桠,并没有很刻意去表现,而是用对人性的描绘去推动剧情的发展,一切都为主干服务,自然流畅,不做作。
人不是非黑即白的,在影片中最招仇恨的应该就是教授了,在林云斌一次又一次地回来时,多次崩溃,多次请求,教授的表情一直都是冷漠的。
当然这里电影用了个对比,在观众眼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林队长,但是在影片中,对于教授来说,那只是一堆冰冷的代码,他把林当做了一个工具,是的,连一个工具人都不是,只是一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