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第 269 章 春天是播种的……(2 / 3)

的时候,吴奉礼就在旁边做护花使者。他因为是从小对种植感兴趣,对各色植物,有着特殊的敏感度,加之,他因着亲戚便利,在很小的年纪就拜了严学书为师,严学书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让粮食少得病,更能适应当地环境,提高产量等,作为学生,有时候他吃饭的时候,看着眼前碗里的米饭,吃着手里的炊饼,他都能分辨出个一一三来,凡是跟他一起吃过饭的人,就没有不说他呆的。

他有这样的研究劲头,又有这样的天分,别说严学书把他当入室弟子看,就是陆敬端这样的见了,都觉着他以后必定前途无量的。

因此,当吴奉礼看着莫磐特地让人送来的土豆和玉米之后,他瞬间就跟莫磐的意图对接上了,他也不对人家姑娘献殷勤了,一边跟林黛玉讨了一个袋子,一边说了一些呆话,然后装了一袋子的土豆玉米,也没回家,直接去了学士府,跟老师探讨这一袋子的土豆跟玉米去了。

也就有了后来的严学士当朝上书的事。

庆和帝对严学书的上书很满意,这说明严学书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不枉他这些年对严家和淑妃的优待。

这个大朝会,对西北之地是否适合开发一个良种培育基地的大方向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严学书做背书,有莫磐的亲眼所见,朝廷很快通过了西北之地产的粮食确实有其优秀之处,但开发一个良种基地,就不是一句话的事了。

经过会宁城建城这一件事,户部尚书再也不敢说随你去做这样的大话了,说什么,这回,开发育种基地的项目,户部必定要掺和一大脚的。

户部的作用就是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拨款,这是程序原则,也是规避风险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庆和帝很快就下旨,要严学书组建一个团队出来,亲自去西北考察一番。

第一次去西北考察,严学书定是要亲自去一趟的,而团队的成员,除了各部的官员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他手下的弟子们,这些弟子,少了谁,都不能少了吴奉礼。

甄皇贵太妃的丧礼之后,严学书的团队就要出发了,护送的人也是熟人,就是翰林院的莫松。

如今,莫松渐渐领了武职,手下很有一些忠于他的兵士,但奇怪的是,他的官职,仍旧是翰林院七品官。

但有两次救驾的前提在,始终没有人质疑他就是了。

临行之前,吴奉礼来跟林黛玉告别。

吴奉礼是个专心做事的少年,他还不知道,他的那点子心思,经过云哥儿的大嘴巴之后,长辈们已经知道了。

要说吴奉礼是因为自卑,觉着他配不上林黛玉,才将心思憋在心里,不敢跟长辈说,那就小看了他了。

吴奉礼是吴家年纪最小的儿子,他出生的时候,吴莘早就功成名就了,他更是在还不记事的年纪,就跟着父母搬到京城来住了。

因着吴家跟莫青鸾、莫磐的关系,吴奉礼从小就出入公主府这样的权贵府邸,也没少去王家、陆家、罗家这样的书礼之家,更是因着自身的天赋,从小就得严学书这个当朝大学士的看中,收做弟子,手把手的教导。

可以说,吴奉礼从小的生长教育环境,就脱离了吴家这样的以商贾起势的商贾环境,其眼界和心境,更是比和他同年纪的少年们高出不是一点半点。

长辈们喜欢,同年们羡慕,他心思又单纯,从认知上,吴奉礼根本就没有觉着自己配不上林黛玉的那根弦。

让他犹豫的是,自己如今还是个白身呢,如何能让人家姑娘看的上呢

瞧瞧他身边的兄弟们吧,他的哥哥们,就不用说了,定亲之前,都是要考取功名的,他大哥是秀才,他一哥是童生,结的亲也都是家里做官的人家,自己更是常年不懈的攻读,以考取功名为己任的。

更别提,他最亲近的大表哥莫磐在考取功名前,就已经在朝廷和太上皇陛下那里小有名声,之后才娶到了怀宁郡主做妻子,他一表哥莫松,也是考取了进士,他三表哥莫狸,更是三元及第之后,才各自娶妻的。

远一些的,还有陆敬端和刘传业,也至少是考取了举人功名,让岳家看到了他们的才能,岳家才许嫁爱女的。

他有什么呢

他才十五岁,读书没甚天分,到现在连个童生都没考上,他虽然拜了严学士为师,但老师手下师兄不少,他也没做出什么大的成绩来,实在是不好意思让父母上林家的门提亲。

好在,经过他几年的努力,终于种出了一个新品种三色牡丹,他这才大着胆子捧着花去跟喜欢的姑娘多接触。

但是,靠着这盆花,他能举业吗他能授官吗

事实告诉他,不能

现在,他要去西北了。

若是做好西北良种培育这相工作,最起码要几年打底,这样的话,他的那点子心思,更是不敢提及了。

西北苦寒,他不能让人家好好的姑娘,跟着他去西北吃苦,更不能让人家姑娘留在京里守活寡,因此,吴奉礼,是报着见喜欢的姑娘最后一面的决心来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