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的丧事办的繁琐又简单。
繁琐是因为按照她的身份, 葬礼自是有对应的规格,一个都不能少。简单是因为林家实在人口不丰,来哭灵的人不多, 想复杂也复杂不起来。
贾府来人很快,她们带来了贾母的哀痛和要求接林黛玉上京。
因是早就答应贾敏的事, 因此林如海并不拒绝,他也没有理由拒绝。
林黛玉还小,贾敏一直病重, 实在没有那个心力为她打算,因此, 她身边伺候的人手并不多,只一个看护的奶娘和两个伺候的丫鬟。其中一个年纪大的丫鬟是本地人,不好让她与父母骨肉分离, 因此,林如海决定只让林黛玉只带着贴身伺候的奶娘和另一个小丫鬟上京。
倒不是林如海不想给女儿排场。因为按照礼制,林黛玉得先在府里守一年热孝, 再守两年的白孝才行。这三年孝期,她又不用出门交际, 年纪又小,除了贴身伺候的, 身边着实用不到多少人。
而且, 去国公府里住, 人生地不熟的, 按照规矩,贾太夫人定是要赐下知晓府内事务的丫鬟的,这个赐下的人可以做为林黛玉的大丫鬟,为她掌内, 也是时时提醒她府里的规矩和人事,这都是住在亲戚家必不可少的。
还有当家主事的太太和奶奶,为了林黛玉在府里住的方便,也是为了重视姑母家的表妹,也是要派个媳妇子或者丫鬟来伺候的。这个就是为林黛玉掌外,替她行走于各宅院之间,给她打理各项大小事务。
这样,林黛玉身边就有两个大丫鬟,或者是一个大丫鬟一个掌事媳妇了,再加一个奶娘和一个贴身玩伴小丫鬟,以林黛玉现在的年纪,已经是闺中小姐很高的配置了。其他的小丫鬟子,贾府不缺,随便贾母分配几个,有大丫鬟调教教导着,不调皮捣蛋的也就是了。
随着林黛玉年纪长大,无论是林如海这边,还是贾母那边,都会随着不同年纪的需要酌情为她添加配置,或添置伺候的人手,或添置闺阁物件,这就都是以后的事了,目前,就用不着了。
林如海事事都按规矩想到了,他就是没想到,或许人家并不按规矩办事
林大管家看着老爷为小姐做的打算,眼珠子一转,对林如海提议道“小姐虽然是在外祖家住着,时间长了,岂有不想家、不想老爷的道理若是她给老爷写些书信,做些针线什么的,可怎么送来呢”
林如海顿觉有理,顺着他的思路,斟酌道“那就再派两家人跟着去,咱们家在京里也是有产业的,正好交给他们打理,玉儿有个什么话和礼物,也能快点送来扬州。”他倒是没朝贾府不给林黛玉往扬州送信送东西上去想,只是觉着这样能快点收到女儿的消息罢了。
林大管家提了半颗心上来,担心道“咱们京里的产业可不少,两家人能掌的过来吗”
林如海笑道“这个确是不用担心的,你忘了,我已经交给磐儿一些人手了,我与他一封书信,产业的事也托给他,一应事务有他来总理发话,这两家人去了也是听话办事,难不到哪里去。”
林大管家放下心来,提议道“既是如此,何不多派些人过去依老奴看,老爷迟早要回京的,多派些人手过去,有大爷看着,可以先把咱们在京里的宅子收拾出来,铺子庄园的也该看时机添置上些许,小姐若是在那府里住腻烦了,可以到咱们自己家里去看看。等以后小姐长大了,这些产业就可以慢慢的交给她学着打理了。”
“老奴再说些僭越的话,有了这些个身外之物牵绊着,小姐和大爷说不得也有借口多见见面,处些感情出来”
林如海叹息道“你的意思我知道了,你自己看着分派多少人手跟着去吧,只是有一样,莫要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林大管家心内急转,几个呼吸间就订好了人选,只是“不如再让林缘跟着去,他跟他媳妇和闺女也都跟着。他原本是咱家的内管事,有他帮着大爷总理京中人手和事务,咱们这边的人也服他。她媳妇可以常常进荣国府去看望小姐,他闺女就跟着小姐进去府里,老爷看如何”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林缘以前跟莫青鸾处过,等到了京里,临时有个不凑手的事,完全可以去请她援手。
林如海笑道“林恒,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林大管家只道“老奴只怕自个儿想的不多呢。”
林如海捏捏眉心,疲惫道“知道你是为这个家着想,这些事就都交给你,你看着去安排吧。”
林大管家道“这些个琐事,就交给老奴去办,老爷,可要好好保重自身才是。”
林如海道;“放心吧,我且得继续熬下去呢。”
林大管家退下后,锦绣来向林如海辞行。
林如海看着桃李之年的锦绣,想着她伺候贾敏这些年劳苦功高,不由再多说几句“锦绣,你不是我林府的家生子,想来明白外头讨生活的辛苦,你就这样出去了,该怎么生活呢”
说起以后的事,锦绣也有些茫然。以前,她总是一心的想着要是能出去就好了,出去了自有她父母和兄嫂为她张罗。父母兄嫂死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