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病小灾的是没资格要太医诊治的,都是请外头的大夫看病。长公主不要他进府,这位大夫可谓是马屁拍在马腿上,破了好大一笔财。
还是见多识广的徐嬷嬷安慰了长公主,她用笔写道“郡主身体底子好,怀孕后养的也精心,气血充盈,多走动才好,等生产的时候有力气,好生。”
听了徐嬷嬷的说辞,长公主才放下心来。她也生过孩子,知道怀了孕的女人最容易气血亏虚,若是不补养好了,生产的时候就艰难。
只是有时候,她每每看到孙女这风风火火的样子,就忍不住心惊肉跳就是了。
直到临近午膳的时候,怀宁郡主才想起来,她祖母叫她过来是有事情说的。
她坐在桌前,一边等着用膳,一边问长公主“祖母,您叫我过来,是要说什么来着”
长公主瞪她一眼,方才被她一搅合,她也把事情给忘了。
长公主道“京里来信了,说是大事已定,你二叔救驾有功,你小姑也平安跟磐儿会和了。”
怀宁郡主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念佛道“阿弥陀佛,可算是都平安了,这下我婆婆可以不用担心了。”
之前祸事,扬州虽然没受波及,但不保城外和其他地方有流匪逃窜,因此,大家都是能不出城的就不出城,莫青鸾和王玥他们安全起见,也都搬到了城里来住。
人是安全了。但是,先是疼在心尖上的女儿下落不明,再是年少的儿子被迫去犯险,这些日子,怀宁郡主都不知道她婆婆都是怎么熬过来的,要是她自己,恐怕早就暴走了。
怀宁郡主心里高兴,眉飞色舞问常女官,道“这下好了,可去我家里报信了再去问问咱们什么时候启程,一起上京,也好一家子团圆。”
常女官也高兴道“早就派人去问了。莫夫人那边定然也有信的,是跟咱们一起来的,她肯定早就知道了。”
果然,用膳中途,就有去莫家的来回信,说是莫青鸾那边打算早点出发,先去琅琊,接上王家祖父祖母和莫狸,再从琅琊出发上京。
怀宁郡主想了想,道“应当的,婆婆那边跟咱们一样,也都是早早的收拾起来了,这下有了信,也可以不用忙乱,立即出发了。”
扬州情况到底什么样,借着长公主的便利,她们都是早一步知道平叛胜利的消息,也都是早一步的准备起来的。
她又问“我婆婆可是说要过来看我”
回话的女人忙道“说了,说是下午过来,等郡主午休过后,就能见着了。”
怀宁郡主点点头,问她“婆婆还说什么了没有”
那女人回道“没了。奴婢瞧着亲家太太实在高兴,想来有什么话定会亲自与郡主说的。”
怀宁郡主笑道“我知道了,你回去歇着吧。”
那女人告退下去,怀宁郡主对长公主道“祖母,我婆婆一收到消息就来看我,我想她定是心急如焚,说不得明后天的就要走了,我这里是不是要准备些礼物,带给琅琊那边,我听说琅琊那边可不少人呢”
人多了,要准备的东西可不少,就是一个荷包呢,一时间也没有这许多凑手的。
长公主道“你给你婆婆多带些伺候的人手。侍卫至少要带上两队,以防意外。做活的丫鬟婆子多带上几个,坐船的时候可以做些针线对付长辈,再把那金银髁子带上两箱子,撒给小辈们。其他的玩物绫罗布匹,你婆婆那里只多不少,就不用你操心了。”
怀宁郡主记下来,笑嘻嘻道“谢祖母教导,祖母,这老母鸡汤炖的实在好喝,您多喝一些。”
说罢,亲自给长公主盛了一碗油汪汪的母鸡汤。
长公主看着眼前熬的金黄灿灿的母鸡汤,闻了闻,里面还放了许多温补的药材,皱眉推远了,嫌弃道“腻歪歪的,谁要喝。”
怀宁郡主委屈的拿过来,大大的喝了一口,叹道“真好喝我以前也觉着油腻的不行,看着就饱了。可有什么法子呢我肚子里这个喜欢,我也只得勉为其难罢。”说罢,又喝了一口。
长公主
给长公主盛汤的碗只有巴掌大小,两口就没了。
怀宁郡主还想再添,常女官忙上前夺过碗,连盛鸡汤的盆都给端了下去。
怀宁郡主瞠目道“我,我还没吃完呢”
常女官重亲给她盛了晚清淡鲜美的鱼汤,劝道“姑奶奶,那汤太油了,您喝两口尝尝味就行了,太医不让喝多的。来,这鱼汤可比鸡汤鲜美多了,您尝尝”
怀宁郡主依言喝了一口,眼睛亮了,笑道“好喝,给我换大碗,小碗喝着不痛快。”
常女官见她忘了鸡汤,便依言给她换了大海碗,盛了半碗给她喝。
盛满,是不可能的,肚子就那些,她还得吃其他的呢。
不得不说,长公主身边的人伺候怀宁郡主,那是连哄带劝,精心的不得了,也怨不得她大着肚子也得跑一跑发发汗,才觉着舒坦了。
下午,莫青鸾如期而至。
莫青鸾一如既往的神采奕奕,只是,眉宇之间带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