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 148 章(1 / 3)

每年正月朝会, 是一年朝会的开端。往年,除非宣正帝病的实在起不来身了,否则, 必是会按时按点郑重以待的。

今年却不一样,或者,很可能以后每一年都不一样了。

寅时初刻,宫门大开, 一溜的宫侍太监们鱼贯而出,奔向京中各大朝臣宅邸,告知他们,今日的大朝会推迟了, 请各位大人们紧守门户, 在家中安坐,莫要随意走动。

至于什么时候出门上朝,另等消息。

有一头雾水的,自然有消息灵通的, 便想到了昨晚元宵定陶被带走和谨亲王府被封的事,都知晓事情轻重,不敢言语。

这些朝臣当然不包括宗人府、内务府、六部阁老、御史台、督察院以及大理寺的领头人们。

他们连元宵都没吃完,几乎谨亲王府被封的前后,这些朝廷重臣就被宣进宫里了。

乾清宫里, 宣正帝半卧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惠慈大师则仰躺在另一张卧榻上熟睡, 鼾声震天。

董时敬悄声的小跑进来, 对宣正帝轻声喊了声“陛下。”

宣正帝几乎是立即就睁开了眼睛。

他哑声问道“招了吗”

董时敬回道“大皇子仍旧坚持道他什么都不知道。定陶皇孙只说他见那图纸精妙,想要让兵部照着样子做出来玩玩,并没有想到兵部会胆大包天, 竟私自大量打造兵器,这些他都不知情,都与他无关。”

宣正帝先是厌恶的骂道“一个奴婢之子,他算是哪门子的皇孙。”

董时敬忙应道“是。”

宣正帝缓了口气,继续问道“他可说了那图纸是哪里得来的”

董时敬回道“说了,说是他的贴身内侍叫南奴的淘换来给他的。也审问南奴了,他只一口咬定是从一个摆摊的商贩那里花十两银子买来的,那个商贩卖完货就走了,早就不可查找了。”

宣正帝沉吟半晌,再问道“他就没再说其他的了”

董时敬回道“没了。只喊冤枉。”

宣正帝道“再继续审问那个南奴。乐善郡王呢他可是又说了什么”

董时敬先是向等在殿门口的一个小内侍打了个手势,让他去慎刑司传话继续去审南奴,才回答宣正帝,道“大理寺的陈大人翻来覆去的问了乐善郡王一宿,他都是一样的说辞。”

这事还要从乐善郡王首告当朝大皇子谨亲王秘密私造兵器开始说起。

昨儿个元宵佳节,宣正帝高兴,把宗室皇亲们都宣到宫中,一起过元宵佳节。小辈们不耐烦在宫中呆着,都相约着结伴去宫外看花灯,因此,宫中都是些上了年纪不耐走动的皇亲们。

乐善郡王像以往一样,对这样的活动积极参加。只是,不同以往左右逢源的和气,这次的元宵节,他瞅了个空子,向宣正帝告密大皇子有谋反之心,而且,他有证据

证据就是大皇子借着掌管兵部的便利,在京城和直隶的官营铁器坊内私造兵器,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他是怎么知道的,乐善郡王说是他这一个半个月来跟踪查看大皇子府的人查出来的。

他是这样说的“陛下,并非是老臣刻意针对大皇子,实在是老臣不忍小儿凭白的忍受不白之冤,老臣的儿子老臣自己知晓,他绝对不是像定陶皇孙说的那样,以至于胆大包天的做出秽乱宫闱之事。臣对陛下的决断也并无异议,臣只是想做个明白鬼,想知道定陶皇孙为何会这样污蔑小儿,便对他的行踪多关注了一些。臣发现,定陶皇孙虽然看着纨绔,但他十次出门倒有八次要去兵部衙门一趟,而且他不时的派人来往于京城和直隶之间。臣又借口多次去兵部走动,竟发现大年下的,兵部的铁器木器工匠们不得半刻空闲的在赶工冶炼制造箭矢呢。臣虽不事朝政,但也知道,没有陛下圣旨,太平盛世的,要兵部连年都不过的赶造箭矢做什么臣觉着这事很是不对,并不敢耽搁,一得到证据,就来禀告陛下了。”

对乐善郡王的告发,宣正帝一开始是不信的,无他,无论是京城的兵部器械营,还是直隶的造作司,都是明晃晃的官营部门,就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大皇子就是真的要造反,他会傻到大喇喇的青天白日的在兵部制造兵器那不明摆着告诉别人我要造反吗

要是真的私造兵器,那也是藏着掖着的,绝对不会让一个无权无势无官场人脉的乐善郡王一查就查出来了。

但是,乐善郡王戚声道“陛下,您就是不信老臣,您也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吧这样大的事,何不让人去兵部看一看老臣总不会凭空在京城和直隶搬运出那些多出来的兵器吧”

乐善郡王说的实在是有些道理,宣正帝这才正视起来,他派人去兵部悄悄一看,乐善郡王说的竟然都是真的

宣正帝听着刀箭的数量,虽然不多,却也吓的背部直冒冷汗,他当机立断,直接命禁军封了谨亲王府,拿大皇子谨亲王和定陶来见。

拿定陶过来是因为乐善郡王说了,他是因为跟踪定陶频繁出入兵部才查出大皇子私造兵器的。谁都不怀疑大皇子是主谋,谁都认为定陶是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