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1 / 5)

十一月二十八是牛继宗的生辰, 二十七那天他给莫磐下帖子,邀他在望春楼一起庆祝,莫磐自是不好推辞, 二十七那天就收拾收拾去赴约了。

莫磐到的时候,不只石光珠和韩奇在, 牛继宗还带了他的胞弟牛继祠、表兄张万重和张万川给莫磐他们认识。

牛继宗介绍道“阿祠是我的胞弟, 往年都是跟着姑父他们在胶东读书,因此不常见, 万重表兄和万川表兄乃是我姑母嫡出, 如今来京跟磐儿一样,都是备战明年春闱的。我想着你们都是读书人,今日就特地把他们带出来介绍与你们认识。”

石光珠哈哈道“你是特地介绍给磐儿认识吧,咱们有几斤几两, 你还不知道”

韩奇也道“老珠说的是,要咱们吃酒看戏还成, 读书那是再不成的。”

牛继宗笑道“谁还成日里把那圣人之言挂在嘴上不成我这两位表兄可不是那迂腐酸儒之辈,否则也不会带出来给你们认识了。”

牛继宗也介绍了石光珠、韩奇和莫磐给张家兄弟与牛家小弟认识。

牛家小弟今年才十三岁,他今日来纯粹是凑热闹的, 人也乖巧的很,他跟石光珠他们说不上话, 就自己端了果子,一边喝茶吃果子, 一边看着牛继宗他们谈天说地。

石光珠和韩奇与张家两位表兄相互交谈了几句,都感觉说不到一起去, 也就罢了。

莫磐对张家兄弟还是很好奇的。看两兄弟的装扮,一色的寻常青衣锦袍。想来是出入国公府,不好太寒酸了, 头上也戴着白玉冠,腰间也佩戴着香囊玉佩,并不富贵,却是低调而雅致。

两人都是谦谦君子的气质,莫磐就与他们攀谈起来。

莫磐道“弟曾听闻,胶州有一位名叫张业穑的大儒学问尤其高深,一手行书潇洒飘逸,出神入化,大有兰亭之风,不知两位兄长可识得”

张氏两兄弟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张万重道“磐弟可是问对人了,此人,正是家父。”

莫磐惊喜道“竟是这般巧合两位兄长既是大儒之后,想必兄长手中定有张大家的字帖不瞒两位兄长,弟早就想临摹张大家的行书,只是张大家的字帖外流的甚少,弟托人寻找许久都未曾多得,实乃此生憾事。今日得遇两位兄长,竟是弟之幸运,不知两位兄长可愿割爱一二,弟必重礼谢之。”说罢,便郑重行了一礼。

张万川忙扶住莫磐,张万重笑道“哪里需要重礼宗表弟与我等说起磐弟的时候,为兄便备下了表礼,其中便有家父字帖,磐弟请看”

莫磐接过字帖打开一看,心下叹息,果然,这张家就是先太子太傅之后。现在的张大儒乃是张太傅的嫡长孙,他的这手行书当年可是名满京城,先太子被废之后,张太傅病死狱中,宣正帝顾念张太傅并无过错,只是罢免了张家三族的所有官职,并勒令永不起复。那次祸事之后,张家全族子孙收拾收拾包袱,回了胶东老家,如今十几年过去,张家小一辈也已经长起来了,可以科考举业,重新进入官场了。

张家既然回了老家,就低调的以耕读为要,什么名声功绩的一概不再理会,就是怕给子孙招祸,绝了家族复兴的根本。也因此,张大儒虽然写的一手名动天下的行书,这十几年来却并不再闻达于世间。莫磐之所以知道的这般清楚,还是因为他跟着惠慈大师,从小就临摹张大儒的行书习字,关于这位大儒的生平便跟着听了一耳朵记了下来罢了。

原来,这位大儒娶的竟是镇国公家的小姐,张家与镇国公家竟是儿女亲家。莫磐还知道,这张家,和荣国公府也是儿女亲家呢,只不过,跟镇国公,张家是娶妇,跟荣国公,张家是嫁女,如今再看,与这两家联姻最终的结果,还真是不可相提并论呢。

莫磐看着手中的字帖,欣喜道“如今张大家的字帖与之前的相比,竟是不可同日而语,想来这些年又有所感悟”

张万川笑道“父亲以前的字帖,我们兄弟却是不曾见过,改日,磐弟可要拿来,让我们兄弟开开眼才是。”

莫磐笑道“一定,一定。两位兄长整日与名师为伴,于书法上定是造诣非凡,不知两位兄长可愿意教我”

石光珠在旁听的却是不乐意了,他嚷嚷道“我说磐儿,你是见了新人忘了旧人不成你再这样,哥哥可是要伤心了。”

牛继宗一口茶喷了韩奇满脸,韩奇哎呦一声跳起脚来躲避,没成想跟坐他旁边喝茶吃果子的牛继祠撞了个满怀,眼看着两人就要摔倒在地,莫磐连忙拉着他们两个。

韩奇遭此无妄之灾,满口混喊道“老牛,你这嘴是那戳洞的棍子不成怎么还带往外喷水的”

他这话一出,不说满脸不可置信的莫磐,就连张万重和张万川兄弟两个也忍不住喷茶咳了起来,只有牛继祠一脸懵的没听懂韩奇的荤话。牛继宗憋笑道“对不住啊对不住,还不是老珠那恨嫁的嘴脸太过招人,哈哈哈,一会开席哥哥自罚三杯给你赔罪可好”

石光珠不乐意了“喂老牛,你可好好说话啊,谁恨嫁啦,啊谁恨嫁了我那是不满磐儿只闻新人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