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乞丐变人上人(2 / 4)

汽车公司的研发中心在东亚本土的松江,而公司总部则是设立在北美省的省城以及美洲金融以及工业中心的金山城,第一生产基地则是设立在东美省的工业重地伯塔城,而第二生产基地则是设立在西美省省城的密河城。

而正在规划当中的第三生产基地,则是准备建在南美的里约城为啥南美巡抚官府也在经过一系列谈判后,加入扶持北美汽车公司的序列,并承诺未来南美省地区的所有公务用车都将会采购北美汽车公司的产品,同时在里约城建设第三生产基地的免息贷款

北美汽车公司需要付出的很简单,那就是在当地里约建设一座汽车工厂,即第三生产基地,为当地带去就业和税收。

而南美巡抚官方,也是寄望趁着这一次机会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哪怕只是一些组装配套产业偌大一个南美省,总不能一直靠着种田和卖硝石过日子吧,虽然这小日子过的也挺好的,钱是真不少但是总感觉缺了点啥。

尤其是一些从东亚本土调过来任职的高级官员,看着南美那原始生态的地方总感觉不对劲,浑身不舒服甚至连这地方的空气闻着都不习惯。

为什么不习惯

因为这地方的空气太清甜,空气里没有那股令人沉醉的煤焦味

这代表着什么

落后

在后世,兴许这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在当代的大楚帝国帝国,空气里煤焦味意味着工业,意味着就业,意味着税收,意味着未来,更意味着政绩

所以,楚国的地方官员们都不喜欢清甜的空气一部分志向远大,拥有强烈抱负的官员甚至以自己治下的城市空气里没有煤焦味而深感耻辱不是调侃,人家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嗯,金陵城例外

北美汽车公司依托南北美洲市场的快速扩张,其旗下的皮卡车型每年产销量已经达到好几万辆,这些都离不开美洲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增长。

而随着美洲地区的人口持续增加,经济规模也持续增长,也逐渐在南洋以及中亚之后,成为了帝国除了东亚本土外最重要的区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楚国人的第二家园。

如此一来,东亚本土和美洲地区之间的沟通联系就变成非常重要了。

比如大楚帝国的有限电报网络,在技术都还不算成熟的时候,就通过巨大的代价走白令海峡的方式,强行把电报线铺设到了美洲,做到了美洲和东亚本土之间的无线电报通讯。

在无线电报技术获得突破,研发出来了超远距离的无线电报系统之后,第一时间进行部署的地区也是美洲地区。

而在更重要的海运上,以往从东亚本土前往美洲地区,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是乘坐船只跨越太平洋,直接抵达金山城等西海岸城市,如果要前往北美东部海岸的话,则是从金山城里乘坐北美东西大铁路一路前往中部以及东部地区这一条路线,也是过去多年里最重要的移民迁移路线。

而大宗货物运输的话,则是走海运为主从东亚本土出发,然后穿越马六甲海峡,横跨印度洋后,绕道南非好望角,再进入大西洋,最后抵达美洲东海岸地区,比如纽约。

而这一条路线的总航程也是非常的漫长一路上弯弯绕绕,再加上沿途的煤炭补给等,总里程达到了三万公里左右。

这也是当年在风帆时代里,楚国人很难直接通过海运直接前往美洲东海岸的缘故太远了。

也就是蒸汽机轮船大规模出现,并出现了上万吨甚至两万吨的大型客轮或货轮之后,这一条航线才逐步成熟。

不过即便如此也非常漫长

但是,如果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前往北美东海岸的船只就能够从印度洋直接进入地中海,然后再进入大西洋直奔北美洲东海岸的纽约整个航程会缩短到两万三四千公里左右。

这对比绕道好望角,直接缩短了五六千公里的航程呢。

这对降低东亚本土和北美东海岸之间的航运成本,有着极大的意义。

所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的不仅仅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航运成本降低,用时缩短,同样也有利于东亚和美洲东海岸之间的联系。

而这种航运成本的降低以及耗时降低,对于大楚帝国的维持在欧洲以及美洲地区的统治稳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如此。

所以,大楚帝国当年才会下决心挖掘苏伊士云恶化,为此不惜投资四千多万楚元,而在运河正式开通之后,鉴于运河的重要性,大楚帝国军务院也是做出了决定,在运河区里常年驻扎大规模的正规军,并在当地建设大规模的海军基地,陆军基地等,甚至都还在当地部署了飞艇部队,用于监控周边地区。

按照军务院的规划,未来在运河区以及周边地区,将会至少部署一个甲等战备师或编制相当完整的常备乙等师,再加上至少一万人以上的丙等守备部队,正规军的陆军总兵力不会少于两万五千人。

这些兵力也不是单纯用来保护,掌控运河的,其实也是用来威慑周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