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平庸的继承人(3 / 4)

,看不完的报告,开不完的会,接见不完的臣民说实话,他觉得有些累了。

而这两年,他把部分事务移交给太子处理后,工作强度明显减轻了不少他琢磨着这样的话,自己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

罗志学开始向太子逐步移交权力,虽然整个过程是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的来,但是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多了去,很多人都看出来了罗志学的打算。

尤其是罗志学的其他儿子们,早些年的时候还对皇位抱有一定的幻想现在基本也都彻底死心了

罗志学在好几次公开场合里,都明确表示大楚帝国的皇位继承问题将会遵从嫡长制,并把这一条直接写入了宗室条例,并作为永例,后人不得改动。

嫡长制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却是最低限度的避免皇位继承引来的各种动荡甚至内战。

再说,随着大楚帝国的各项制度逐渐完善成熟,再加上最近十年里,罗志学已经有限度的加强了参务制度的权限,通过自我放弃部分权利的方式,加强了参务大臣,军务大臣的权限,来避免皇位继承人能力不足,性格偏激等导致帝国动荡的可能性。

放弃部份自身权利,增加臣子的权力,这种权力下放从皇帝个人角度去看,那就是皇权的自我削弱,但是从整个帝国的长久稳定去看,这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除了罗志学外,后来者是不可能和罗志学一样强势把控所有部门的。

现在的太子罗戠也不能更别说以后还会可能出现一些更垃圾的皇位继承人了。

等罗志学死了之后,大楚帝国的高层权力格局,将会不可避免的进入一种天子和臣子共治天下的局面而这个过程里兴许会伴随着大规模的朝堂争斗,甚至内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罗志学干脆自己提前一步到位,对高层的权力构架进行新一轮的平衡设计,自行削弱了部分皇权,加大了臣子的权力但是也进一步巩固了臣子之间的平衡构架。

让未来继承人皇帝,既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但是又不能为所欲为,让君权和臣权尽可能的维持相互制衡的状态。

当然,这种相互制衡的构架未来有没有用还很难说毕竟这种事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参考,罗志学只能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权力构架设计,而未来能不能发挥作用他也是看不到了因为那个时候他都死了。

只能说,罗志学做了自以为该做的一切,至于以后会怎么样,那就看后来人吧。

当然,按照罗志学的预估,至少在太子继承皇位当皇帝之后,这一套权力构架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太子罗戠虽然在罗志学看来,虽然没什么玩弄权力的天赋,也谈不上是什么聪慧过人,但是他却是一个从小就被当成皇帝进行培养的皇位继承人

太子罗戠也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慢慢学习,积累政治经验。

到了今天,虽然谈不上多出色至少各种政治手段和那些参务大臣们比起来就不堪入目但是勉强也算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嗯,没错,一个勉强合格的皇位继承人,这是罗志学对太子罗戠的评价

其实这么多年来,罗志学内心里其实一直都不太喜欢这个儿子他真正喜欢的还是皇长子罗恷,皇长子罗恷不仅仅是他的第一个儿子,而且打小就身体不好,让罗志学操碎了心,感情投入的多自然喜欢也就多。

同时罗恷又极为聪慧,学习能力过人,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对各种历史典故,尤其是背后所蕴藏的各种深层次政治经济含义有所了解心也够黑,小小年纪就敢干一些时人看来大逆不道的事,很对罗志学的胃口。

如果不是皇长子罗恷身体不好,当年的罗志学说什么也要立他为太子的这样的儿子,才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继承人,聪明好学,博学多才不说,而且对人间险恶,政治的丑陋都有足够的认知,最关键的是他本身也够险恶

但还是那句话他身体太差了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犯病,时不时就去鬼门关闯一闯等到了二十几岁的时候那更不好了,全靠着一年不断的医疗措施吊着命,三十岁后更是常年卧床了。

最终还是熬不住,在承顺四十二年病亡这个长子病逝后,罗志学其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甚至不顾群臣反对,不顾传统礼仪,非要给这个皇长子上了哀仁太子的谥号。

所以要说痛爱喜欢,罗志学最喜欢的是皇长子

但是罗志学一向来也是个理智大于感情的人很早的时候就确定了嫡长制,立了嫡长子,也就是王皇后所出的皇二子罗戠为太子。

立罗戠为太子,这是非常纯粹的政治考虑基本不涉及个人感情。

如今开始向太子罗戠逐步移交权力,让太子频繁出现在公共场合,增加太子在臣民之中的威信,同样也是出于政治考虑。

这一点,罗志学虽然没有说过,但是一些身边的亲近人都是能感受的出来的。

尤其是太子罗戠

当罗志学召见他,让他去北方数省视察的时候,和往常一样都是公事公办的威严模样这种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