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和本土没区别的锡兰岛(2 / 5)

略要地。

除了直辖领地外,大楚帝国还在诸多的印度沿海地区里,搞了一大堆的行政领地,几乎覆盖了整个印度半岛的所有沿海区域。

在内陆地区,则是扶持了一大堆各种保护国,傀儡国之类的殖民地。

所以,别看印度半岛里似乎势力众多,局势混乱但实际上整个印度半岛都是属于大楚帝国的地盘。

里头但凡有点规模的土著国家,清一色的都是大楚帝国的藩属国或保护国只是大楚帝国里的藩属国或保护国之类的,一向来都是只保护大楚帝国的利益,可不保护他们的利益而已。

只要这些土著国家不侵犯大楚帝国的利益,大楚帝国一般不太会管这些藩属国,保护国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

就和威尔士王国和英格兰王国之间的战争一样他们都是大楚帝国的藩属国,但是大楚帝国也没管他们之间的战争啊。

就算其中一方战败了,只要不是太过影响局势平衡,胜利者承认战败方的债务,确保楚国利益,那么大楚帝国也会顺水推舟进行承认他们相互之间的领土吞并。

简单来说,楚国人只想赚钱,不想费心费力去干涉这些土著之间的厮杀。

在印度半岛这边也是这么处理的。

罗志学的视察船队,在抵达了缅甸省达贡城后,停留了三天进行视察,很快就启程前往孟加拉省的省城建德城。

该城在楚国人到来之前,也只是个普通的小村子而已,楚国人来到这地方后,想要沿着恒河一路深入印度内陆地区,同时楚国人特别喜欢到了一个地方后,控制河流的入海口。

而建德城这地方,就位于恒河入海口,并且这一段河道非常的狭小,只有大概两公里左右的宽度。

这里继续往南边走,那就是七八公里甚至十多公里宽的入海口了。

因此楚国人当年选择了在这里修建了贸易据点,并取当地的小渔村的名字音译为建德,随之而来的是要塞,炮台,军事基地楚国人当年就以这地方为大方面,不断的深入恒河流域,进而控制恒河流域。

这个过程里,建德城也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后来也顺势成为了新设孟加拉省的省城,巡抚驻地。

不过即便如此,实际上建德城也没多少人,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万多城区人口而已,比缅甸省的达贡城的八万多人还要少得多。这其实也不算少了,要知道整个孟加拉省也才百万左右人口而已,还要分布到广阔的整个孟加拉省地区里,因此大部分城镇规模都很小的。

建德城有个三万人口,还是因为这地方的地理位置实在方便,对往来贸易比较方便。

所以罗志学也就看到了这么多年来,看见过最小的省城了

之前在本土腹地视察,或者之前在南洋视察,看到过的省城基本都是几十万人口往上的,小一些的吕宋马尼拉也有十多万人,新加坡更是有二三十万人,缅甸达贡少一些,但是也有八万人啊。

而这个建德城,却是只有可怜的三万多人的城区人口。

就这规模甚至还不如本土的很多县城呢。

这地方的工商业发展的也不咋地,农业的话也只能说勉强,虽然这地方有着巨大且肥沃的恒河冲击平原,但是和这年头所有没有经过完善治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一样,这地方每到雨季里的水灾就非常严重。

没有经过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粮仓但是要进行大规模建设和开发,那投资也太大了。

帝国可以开发的好地方多了去,也不差恒河三角洲这一片性价比太低。

当年大楚帝国为了开发红河三角洲以及湄公河三角洲,那可是吃足了苦头当年也是刚完海外扩张,一看到这么大片的肥沃平原,就忍不住想要大搞建设了。

然后无数资金砸下去后,虽然也的确搞出来了,但是随着全球东出扩张后,楚国高层拿起算盘一算得,为了两个小小的三角洲平原花的多钱都可以把整个东欧给开发出来了。

这好地方越占越多,楚国人也就越来越看淡这些所谓好地方的价值了

等到了孟加拉设省的时候,帝国高层已经没什么兴趣搞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了,有这钱干啥不好,干啥非要和这些三角洲过不去啊。

所以孟加拉这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落后的,农业开发也只局限于一些不会受到水灾影响的地方。

工业不行,农业也不行,只能靠着恒河中转贸易弄点外快,所以孟加拉省的经济自然也就好不到那里去。

以后这地方可能会迎来发展,但是现在吗,还太早了。

因此罗志学的视察兴趣也不大,来这里纯粹是因为这地方是新设立的省份,这路过都不来看一看也不太好。

加上舰队也需要休整补充物资,所以来待了两天,然后就启程走人了。

视察舰队再一次起航后,将不会在印度半岛上的多个小规模的直辖领地停留,而是会直奔锡兰岛而去。

锡兰岛,这应该是大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