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第二代火炮(2 / 4)

么驴子之类的牲口充当运力了。

至于说从本土运输马匹到海外去成本太高了,楚军一般是能不干就不干这种事的,只有在当地实在没办法搜集到足够的骡马才会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抽调,但是往往也是从附近的海外地区里抽调尽可能的节省成本。

诸多原因也导致了,楚军很难在海外地区里把重型火炮用于野外战斗,一般都是海运或河运调集一批重炮过去,然后部署在某个沿海或沿河港口,轻易不动弹就和在察里津部署的一个重型炮兵营一样,不出意外的话,这个重炮营是不可能有上前线作战的计划。

别说这些重炮了,就算是师属炮兵里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在很多的情况下都没法用。

如这一次的东欧作战里,原本以为东欧是个大平原,地形平坦,就算当地的交通设施不咋地,但是行军重量一点六吨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应该也能用但是实际到了地方,尤其是离开察里津,越过了顿河流域继续往西后才发现,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在这种地形里根本没法用。

这地方虽然地形平坦,但是根本没有道路,更没有什么砂石硬化道路,很多当地土著开辟出来的土路在雨季里变的泥泞不堪一点六吨的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机动起来极其困难,大部分时间都是陷在泥泞里

而类似的情况也广泛出现在其他地区里,比如在南洋地区里,这玩意也很不好用,在非洲甚至欧洲地区里,这款火炮在一线部队里的反应都不咋地。

当地交通设施太落后,而这种火炮太重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乃是一款身管倍径达到二十四倍的典型长身管野战炮,早期型号放列重量虽然只有七百五十公斤战斗重量,后期型号达到了八百多公斤,咋一看似乎都不到一吨重。

但是行列重量,也就是行军时候的整体重量却是达到了一点六吨。

楚军里的火炮重量,分为放列重量和行列重量,其中的行列重量简单定义就是一门火炮运输到拟定地方后,架起火炮就能作战所需要的重量拉过去就能直接开炮

其部件包括炮管、炮架、车轮、前导车、弹药、弹药车

楚军的炮组,小型火炮往往会把炮弹直接放在火炮的前导车上,让前导车由前导车充当弹药车,当然了,为了避免太重,影响机动能力,所以炮组携带的炮弹也很少。

如七十毫米步兵炮,七十五毫米山炮尤其是七十五毫米山炮,这玩意的行列重量只有区区的三百五十公斤而已,之所以能够这么轻,并不是火炮设计多么成功,材料多么先进纯粹是为了保持高机动性,炮组自身携带的炮弹很少而已炮组的火力持续能力比较差一些。

实际作战的时候,后头往往还会跟着一辆专门的双轮或四轮弹药车,以随时补充炮弹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款火炮的行列重量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么轻,是一个计算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而三十二年式野战炮,这玩意的行列重量大,是因为携带的炮弹更多

而更大口径的火炮,则是干脆把火炮和弹药分开来运输,火炮一辆,弹药车一辆,这两辆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炮组,因此重型火炮计算行列重量的时候往往比较夸张因为有专门的弹药车,大口径炮弹,发射药也更加沉重,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甚至还会配属了两辆弹药车呢。

这也是为什么大口径重型火炮,所需要的炮组成员更多,挽马更多的缘故。

除了火炮自身更重的缘故外,也和弹药更重有关。

但是不管统计方式是什么,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这玩意的机动能力都不咋地,其后期型号因为使用了更大更好的炮架,车轮等,导致重量还有所增加,光是战斗重量都得八百多公斤。

所以哪怕不算什么弹药,光是拉着这么一个八百多公斤的玩意进行长途机动都是个极为麻烦的事。

而在东欧战场上,这种问题再一次出现,而且表现的更加严重,大部分时候这种火炮都不是在前线作战,而是在后方和泥泞土路较劲往往前边的战斗都打完了,这种火炮都还在后头陷在泥泞里出不来。

七十五个毫米山炮的表现倒是好一些,这东西的重量比较轻,虽然携带炮弹的数量少,但是机动性勉强还能保障,只是射程太近了一些,精度也不怎么样,有时候实战中的表现,也没比七十毫米步兵炮好到哪里去。

怎么说呢,两者纸面性能看似拉的有些开,但实战中的效果没太大的差别

同时陆军其实对这玩意的表现不算太满意,才三千多米的有限射程,进行远程火力压制不好用,主要是精度太差,看似三千多米的有效射程,实际上这么远根本打不准

实战中都是拉近到两千多米的距离使用的,而这么近的距离上,基本上也可以定义为前线支援火炮了。

但是作为前线支援火炮使用,灵活性上又不如七十毫米步兵炮灵活尽管七十毫米步兵炮的有效射程更近,往往是在一千五百米到两千米之间进行射击,然而实战影响不大。

前两年陆军方面就要求对三十四年式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