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是有讲究的
时间太早了祭祀准备太匆忙,想要搞也搞不了但是时间太晚了宋二牛的时间不够用毕竟他回家事情多着呢,这后头还有一场相亲等着他呢,哪能在相亲乃至后续婚事安排的中间里,还安排一场祭祀啊
所以算命先生在时间安排行程上看来看去,当然,自然也会根据黄历上的安排。
黄历里的各种好日子大家都能看见,他也不好随便糊弄,总归是要挑选一个在黄历里写好的祭祀吉日不是。
因此算来算去,只有五天后的时间适合在黄历里本身就是祭祀吉日,有了缓冲时间,祭祀准备好安排,也不会太晚,影响到后续的相亲乃至婚事等等。
所有人都很满意
算命先生拿了大红包,族老们听说是上好的吉日也很满意,宋二牛的时间安排妥当也很好。
等到第二天,宋二牛继续忙着,他携带了礼物前往拜访自己幼年时的教导自己多年的老师嗯,也就是村办初小的老师。
大楚帝国里哪怕工商业发达,但实际上骨子里依旧是一个传统的封建王朝,帝国官方一向来都自我标准以仁孝治国,遵从的依旧是传统的社会道德理念,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
天地这两个前缀暂且不说,基本只存在口头上但是后三者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君,说的是忠君爱国这一点一向来都是大楚帝国礼教工作的重点,从小学课本再到大学课本,乃至到社会面的各种官办报纸,忠君这个观念一向来都是被极度推崇的观念。
为了推崇这个观念,大楚帝国甚至给前明时期,为明王朝一些效忠崇祯,死战不退,顽抗楚军的一些著名人物谱写了忠臣传,对他们的忠君爱国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在当年的时候,楚国的将军们恨不得把这些人的人头割下来吊在城头上宣扬自己的赫赫武功
但是现在,却是给这些曾经顽抗楚军的明末忠臣们修缮坟墓,宣扬他们的事迹
告诉人们,他们的忠君爱国行为是值得赞扬的
又对明末时期的一些背叛明王朝的明朝臣子进行批判哪怕是其中部分背叛明王朝的臣子,实际上是投靠了大楚帝国,从而了帝国的臣子但是一样被挑选出来了一部分进行批判。
这里头要的就是强调树立忠君爱国的普遍社会观念,让人们知道忠君才是唯一正确的。
如今的楚国人从小学生阶段开始,就不断的接受这一观念的灌输,等到了成年人后再经历长期的相关资讯洗礼,对忠君这个观念的接受度非常高。
大楚帝国早期和现在,在在对明王朝末期不同臣子们的问题上,态度是有极大转变的早年把明末的一些忠臣,比如卢象升进行了诋毁和批判,就差没把卢象升说成了贪官污吏,腐朽王朝的反动顽固分子了
但是到了现在,宣传口径又发生了改变,开始赞扬卢象升的忠君爱国以及最后的死战不退
这些批判或赞扬,不是罗志学个人对他们的喜好,纯粹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求
以前帝国的根基还不算牢固,并且对明王朝的遗老遗少等残留力量保持了极大的警惕,不仅仅进行人体毁灭,还在社会舆论上通过不断的抹黑明王朝,进而印证自家大楚帝国王朝的正确性等。但是到了现在,帝国的基据已经稳固无比,同时明王朝所谓的残余势力也早就被横扫一空,人们对几十年前的明王朝甚至都有了厌恶心态后。
帝国也就懒得污蔑明王朝了,而是开始对明王朝有了一些比较正面的宣传,比如说天子守国门,不和亲等政策,还有对一些忠臣们进行宣传,给卢象升翻案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这个时期,大楚帝国礼教部已经不在乎民众对明王朝有好感了,而是开始更加注重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
忠君,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但是忠君理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其他几种相互搭配在一起的,比如亲就是说孝亲顺长,而这个也是帝国高层持续宣扬的仁孝治国里的孝了。
忠孝,这两个字自古以来就是搭配在一起的
谈起忠的时候,你就不能落下孝这个字
前者意味着军国大事,后者意味着家庭
儒家里经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就是以忠孝为核心的。
而天地君亲师里的师,也是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一部分,尊师重道是广泛的社会基本道德之一。
在大楚帝国里也不例外
所以大楚帝国里的老师们,其实社会地位挺高的很受人们的尊重,官方甚至把先生这个词,作为专门称呼老师们的尊重老师们以前普遍称之为教习、山长、或者塾师,西席,先生等称呼,不过很多称呼,比如教习,那只是个职务称呼,不能彰显尊重。
而师长这个称呼,是笼统称呼,不仅仅是说老师,还包括长辈呢
所以官方干脆把先生这个词作为老师们的专有尊称使用
宋二牛回来家乡,第一天和家人一起度过,第二天和家人以及族老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