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呢,好多官员都不愿意跑到非洲去轮换任职的更别说一去几十年不能回来了。
所以现在罗志学特别喜欢把犯了事,但也不算大事的问题官员贬到到非洲去一举多得,挺好的。
在安庐,罗志学再一次明确了要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后,这才乘坐专列返回应天府。
抵达了金陵江浦火车站后,乘坐长江渡轮返回金陵南城回到了阔别月余的皇宫。
罗志学返回皇宫之后,留在金陵城暂时署理诸多事务的太子罗戠也是松了口气。
这还是太子罗戠第一次在罗志学离开金陵城的时候,以太子身份坐镇金陵城,并处理大小事务。
嗯,尽管没有正式的监国名义,只是以署理御书房事务的名义,主持御书房的正常工作。
但这对于太子罗戠而言也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这过于一个多月里,太子罗戠一开始还挺兴奋的,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掌握大权了,甚至在夜里,脑海里还会想着有没有可能搞个政变之类的当然,这种幻想也只是幻想,连他自己都知道是幻想真要这么干,都不提后果这些,恐怕都没几个人会真的跟着他干。
毕竟罗志学这个开国皇帝的威望太高,而且对皇权的掌控是非常强悍的。
没有罗志学的命令,太子连近卫军的一兵一卒都调动不了,想要搞政变都搞不了。
所以趁着罗志学不在搞政变这种事,他连幻想都极少。
真正的感觉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掌控大权的兴奋,虽然很多事情他也无权决定紧急事务要一一送到安庐那边,不紧急的重要事务则是等着罗志学回来处理。
他能够处理的也只是一些日常小事。
不过刚开始还是让他过足了瘾头。
但是过足了瘾头后,就感觉到了麻烦
是的,麻烦
每天里,海量的事务从宫外不断的涌入进来,虽然有翰林院帮忙处理,也有各参务院大臣们分管诸多事务,但是各种事务还是太多了。
如果仅仅是事情多,那么也就算了,累一些总能处理完。
关键是,很多事情是相互关联、影响的,一个看似小小的政策背后,往往是代表着诸多部门、行业的博弈。
同时罗志学在构建大楚帝国政治构架的时候,核心理念是平衡而玩平衡其实是很复杂的,罗志学作为开国皇帝,各种政治构架都是他一手搞起来的,里面的门门道道熟悉的很因为这些门门道道本身就是他自己折腾出来的。
而且罗志学威望也大,想要怎么搞就能怎么搞。
这搞起平衡来自然也是没啥问题如果有问题,罗志学就会把提出问题的人给解决掉
但是太子罗戠不行啊
大楚帝国的这一套政治构架可不是他搞起来的,光是琢磨里面的各种门门道道就很不容易,而且也没有罗志学那样的威望和权势。
想要再维持其中的平衡那就更难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失衡。
而太子虽然已经先后在各部门观政多年,如今又在御书房里观政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想要搞清楚帝国政坛的运转,背后诸多的政治利益,还有帝国本身庞大的体系依旧需要一段时间。
这也导致了太子处理各种事务的时候非常的头痛,总感觉往左走不是,往右走也不是不管做出什么决定似乎都不好。
这一个月搞下来,太子罗戠只觉得焦头烂额
甚至都生出了畏惧之心
这皇帝宝座不好坐啊
罗志学并不知道,自己搞出来的这么一套复杂,旨在维持各方平衡以维持君权的政治构架,让自己的继承人都感到为难
不过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改以后要是太子继位了实在琢磨不透,无法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维持平衡,那么就别管那么多,老老实实的当个橡皮章皇帝,下头的各派系、部门的臣子们自然会维持基本的平衡以及帝国的运转。
当然如果搞不懂还非要去折腾,那么就很容易折腾出问题来了。
这也是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固有弊端,遇上一个喜欢折腾又无能的君主,就特别容易玩崩。
正所谓不怕你无能,就怕你折腾
只是这些都是子孙后代的事了,罗志学也懒得管那么多,子孙后代万一真出一个无能又喜欢折腾的皇帝,自然有人会收拾他。
革命起义政变什么的又不是不能来。
罗志学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创立的帝国能够千秋万载哪怕罗志学再自大,他也没做过这样的梦
这个帝国可能会持续很多年,罗氏皇族可能也会存续很多年,具体要看后人的一些变化
但是一个罗氏皇族掌控实际权力的帝国撑死了几百年,搞不好时间更短,兴许一百年就完蛋了
毕竟随着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教育水平提升,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估计没人想要头顶上有一个口出成宪的实权皇帝
所以罗志学从不为此感到担心,更不会为了以后所谓的千秋万载,就对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