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悲催的72骑兵团(3 / 4)

在很早的时候,就搞大吨位船只的缘故船肋材料有限,可建造大吨位战舰有限的情况下,就尽可能的提升单舰性能。

所以这才搞出来了一票两千多吨的一等战列舰。

等到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在质量上以及数量上彻底和欧洲国家拉开差距,那是铁肋木壳船只出现以后。

钢铁取代了木材后,让大楚帝国在造船的时候,可以彻底的不用顾忌木料的使用,尤其是特殊的船肋木料。

同时钢铁材料更好的性能,也能够让大楚帝国海军的船只建造的更为庞大。

这个时候开始,大楚帝国还是建造了一票三千吨左右的一等战列舰,一大票一千七八百吨左右的三等战列舰。

最终让战列舰的数量超过了百艘

而现在,就更不用说了,四千多吨的苏州号都搞出来了,而且大规模应用蒸汽机。

在机动性上,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已经和欧洲国家的战舰有了代差。

此外火力上,尽管舰炮还是滑膛炮,但是更庞大的吨位导致单舰动不动就大几十门甚至上百门的统一大口径舰炮,也能够极大的碾压欧洲国家的同级别战舰。

这个时候,大楚帝国海军才敢说,面对欧洲国家的海军,具备了碾压式的优势。

这也是早几年大楚帝国海军发起香料战争的重要底气

更是现在发动印度战略的重要支撑。

没有优势海军,那还打个毛线的印度战争,想着把欧洲人彻底的赶出印度半岛啊。

郑森准将等人在司令部里瞭望了片刻后,很快就随着城市里的其他军政要员们开始前往码头,准备迎接印度第三特遣舰队以及舰队里陆军将领们的到来。

同时也需要安排码头泊位,进行停泊,并装卸人员物资。

这一次过来的第三特遣舰队以及它所护送的大量运输船只,加起来可是足足两百多艘,除了本土出发的外,中途在马六甲也有数十艘运输舰加入其中。

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抵达,所需要的工作是众多的。

毕竟戈河城的港口码头规模有限,根本无法容纳这支庞大的舰队。

更别说戈河港之前就已经迎接了印度第一特遣舰队的到来,至于印度第二特遣舰队倒是不在这里,而是在北边的吉大港。

在战略部署上,第二特遣舰队负责孟加拉湾北部海域,主要负责保护孟加拉湾海域的海上运输安全,拦截其他国家的船只。

而第一特遣舰队负责印度东海岸中南部海域的海上运输线保护工作,并一定程度上支援第三特遣舰队的作战。

至于第三特遣舰队,那才是印度战略里的核心主力舰队,这支舰队将会是作战主力,只会出现在战场上,准备随时和敌人舰队进行决战。

而不是负责日常防备巡逻,保护海上运输线。

做出这样的安排,那是因为第一特遣舰队和第二特遣舰队,他们所装备的战舰都是清一色的纯风帆战舰,不少还是老船,战斗力相对来说弱一些,属于二线舰队,第三特遣舰队才是大楚帝国海军的主力一线舰队。

庞大的第三特遣舰队以及运输舰队光是协调陆续靠近,并安排部分船只靠岸就花费了好半天。

而且因为戈河港里并没有什么大马力的蒸汽拖船,大吨位的船只进出港口只能依靠自身的动力,这对于那些有蒸汽机辅助的新式战舰或改装战舰而言没什么,但是对于那些搭载了大量物资以及陆军士兵的运输舰而言,就比较麻烦了。

需要小心翼翼的进出港口,然后部分船只在泊位上卸载,而运兵船干脆是停泊在港口外,直接由小船进行接驳转运。

至于一大堆战舰不好意思,港口容量有限,根本没有剩余的泊位给它们使用,因此只能是在港湾里直接下锚,并轮流安排海军水手上岸休息放松。

至于你说作战

这初来乍到的哪有这么快发动战争啊,海军自己没啥事,但是陆军以及近卫军那些人经过了漫长的海上跋涉后,十分战斗力已经去了七八分,不在陆地上休养个十天半个月的都缓不过来。

而且陆军以及近卫军还遇上了一大问题,那就是他们所携带的大量战马、役用马在海运的过程里,遭到了大规模的减员。

第七十二师下属的第七十二骑兵团的苗胜荣陆军上校,从上岸开始就是苦巴着脸

他的骑兵团在出发前,就已经考虑到了长途海运可能出现的战马减员,为此还特地多带了五分之一的战马,同时安排这些战马乘坐的还都是吨位最大的那些运输舰,也安排了大量人手进行精心照顾。

但是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即便如此,他手底下的战马也是遭到了大量的减员在路上的时候不知道为何,竟然爆发了马瘟,结果一大堆战马病倒了。

等抵达戈河港的时候,完好的战马已经只剩下四百多匹了。

要知道,他可是带了足足两千多匹战马啊

如今剩下的四百多匹战马,还不够他手底下的骑兵人手一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