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分舰队、第一、第二巡洋舰分舰队等下属分舰队。
此外还有珠江舰队、长江舰队两支内河舰队。
珠江舰队,全面负责珠江水系内河的作战任务。
长江舰队,则是全面负责长江水系的作战任务。
最后,大楚帝国形成了两远洋,两内河,一共四支舰队的结构。
目前拥有搭载三十门火炮以上,被归类而二等巡洋舰的大型战舰有九艘,清一色的原郑芝龙舰队,四艘是老式的福船,五艘是较新式的大型鸟船。
搭载二十门到三十门火炮,被归类为一等护卫舰的战舰,一共三十七艘,半数以上是老旧福船,半数是新型鸟船。
搭载十门以上,二十门以下的二等护卫舰,这个就比较多了,足足有上百艘,并且大多是中等鸟船。
再有数十艘用于近海、内河作战的帆浆船。
从这些船型的分类来看,其实也可以看的出来,之前的郑芝龙舰队处于船型变革当中。
旧式的福船,苍山船,沙船等无法适应枪炮时代的海战,所以机动性更好,搭载火炮更多的鸟船成为了郑芝龙所部舰队的新选择。
但是等郑芝龙船队被合并到大楚帝国海军中后,大楚帝国海军却是不会再继续打造这些鸟船。
因为大楚帝国海军有着更加专业,专门为海战而生的大冶级一等护卫舰以及襄阳级二等巡洋舰。
此外大楚帝国海军舰政部,也在设计并准备建造更大的战舰,比如一等巡洋舰乃至三等战列舰。
大楚帝国海军高层还是很有野心的。
当然了,这个野心是未来的,现在嘛,大楚帝国的各种资源都在为北伐而做准备,海军这边也没什么太大的威胁,因此短期内是不会太大的资源投入了,能够保持现有规模的造舰力度,再加上少量几艘大型战舰的建造就不错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郑芝龙所部的投诚,大楚帝国的海上贸易也是彻底通畅了起来,大批来自海外的各种战略原料,比如硝石、硫磺开始大批进入大楚帝国的控制区,而且价格相对以往要便宜的多。
这让大楚帝国的弹药生产成本,直接降低了好几层,这对后续的北伐又是一大利好。
此外海军方面还在准备未来北伐的时候,直接通过海运为北伐部队一定的物资补给,比如直接把物资运输到到山东乃至天津去,就近为北伐部队补给,以补充运河运力的不足。
至于海上运输安全一事,海盗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毕竟大楚帝国海军的现有大部分战船以及士兵们,都是海盗出身至于海上风暴之类的,只要老老实实沿着海岸线航行,问题也不会太大,如果真遇上了那只能自认倒霉了。
海军这边,正在试图给自己在未来的北伐中也加戏,免的华夏还没统一呢,海军就无所事事,然后沦为边缘了。
对于海军方面积极自动,罗志学自然是不会进行打击。
尽管在他看来,现在的海运还不太靠谱,局限性比较大,但是海军既然都主动提出来了要为北伐分忧,没道理拒绝啊,所以也吩咐了后勤部那边,后续的部分物资运输也可以给海军那边一些任务。
不过,仅仅是物资运输在罗志学看来并不能完全发挥海军的作用。
如果可以的话,罗志学还想着利用手中的这支海军搞一波登陆作战,以吸引牵制敌军,说不准还能发挥奇效、
比如说,关键时刻在天津登陆一波吓不死崇祯也要逼着他调兵勤王又或者到时候跑到辽东去登陆一波,估计皇太极睡觉都要不安稳,更别提什么入关了。
想到这里,罗志学就是把海军的几个将领给找了过来,商讨了一番关系直接渡海登陆天津或旅顺的可行性。
只是海军方面给他的回答让他无法满意。
海军方面认为,单纯的袭击天津或旅顺是没什么问题的,组织一支庞大的舰队跑故去,带上几千兵力直接登陆,甚至直接攻下天津卫城都是可行的。
但问题是,海军方面很难长时间维持登陆部队的作战,尤其是地面部队是直接在登陆大陆,面临着大批敌军地面兵力进攻的,弹药消耗极大的情况下,想要保障登陆部队的持续作战,对运输补给要求很高。
吕兴业海军中将,看到了罗志学不太满意后,又提出了折中方案,直接跑过去登陆天津、旅顺之类的不太靠谱。
但是如果是北上登陆并占领某个岛屿的话,那么就简单多了,以大楚帝国海军的实力完全能够打下来一座岛屿,然后用舰队进行守护。
后续再用这个岛屿作为前进基地,提前囤积大批战略物资后,再就近发动登陆作战,如此也就能维持长期作战了。
整体模式,有些类似于之前郑芝龙所部依托南澳岛,然后出兵占据并防守潮州府沿海几个城池的模式。
听闻这个模式后,罗志学觉得可行,当即道“海军进行研究具体的可行性作战计划”
海军部部长吕兴业海军中将回到海军部后,找到了一票海军高层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