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三十八章 。(3 / 4)

话到此处,没有发现嬴政有任何不悦迹象,那就更敢讲了。

赢乘雷“秦一统天下,然各地习俗旧律不同。以秦地标准要求其余地区,难免水土不服。

吕氏春秋并非一家之言,而融百家所长。恰似秦朝如今的情况,管理天下需考量各地不同旧习。这是我们最初留意此书的原因。”

嬴云旗“秦以法家治国,又行军功授爵制多年,但战争很难持续不断地打下去。如今天下一统,再寻可以征伐之地,就要去漠北、西域、百越等地。

打仗最基础的是需要粮草。粮食从播种到收割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是今天种明天就能吃。

一旦远征攻伐,路途上的粮草损耗更多,种植速度能跟上吗倘若直接修路,又会让众多人服徭役。

六国归于大秦的时日尚短,要他们缴纳大批粮草,又要他们不断服徭役,难免会生出怨怼而被有心人像是项氏反贼利用了。”

赢乘雷“不能一直打仗,人们就不能走挣军功这条路过上更好的生活。大秦需另辟其他的通道让人们看到上升的可能性。将以往的战时体制,改为天下平定后的体系。

这些年,朝堂上重用法家,而儒家又未能融入大秦,不妨另辟蹊径。吕氏春秋成书多年,融百家之长,是现成的参考对象。”

两人说着渐渐褪去拘束,侃侃而谈起对于吕氏春秋的具体看法。

此书约在二十一年前完成编撰,当时秦国尚未灭六国。将此书理念运用到治理如今的秦朝,势必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

嬴政不动声色地听着,眼角到底还是透出心底的满意情绪。不错这两个孩子很不错

转而又有些唏嘘。如果没有出现水镜,或许终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子女之中有此想法,能如此清晰地看待大秦的问题。

他不主动问,不受宠的两个孩子敢跑到他面前直言不讳吗

即便他听到有人推荐吕氏春秋,在不知秦二世而亡时,会不会重视这些分析呢

嬴政耐心地听着。

当赢乘雷与嬴云旗说完所有想法,又从直抒胸臆变回忐忑地对视一眼。后知后觉,刚刚胆大了。

就差直接问父皇为何没瞧一瞧吕氏春秋,而一直只看重法家。秦国与秦朝是不同的,治国方针应该改变。既有玉珠在前,为什么弃之不同

“朕知道了。”

嬴政没有展露过多的喜悦与认可。

改变秦朝施政策略,必是要顶着重重压力,推行者必须信念坚定地逆流而行。这两个孩子要学会顶着他给的压力也敢保持本心继续往前走。

这会又问“平时,先生们授课也讲吕氏春秋这些想法,有人教与你们知”

两人摇头。

嬴云旗“是我们私下看的。”

赢乘雷“闲暇时候,我们自己瞎琢磨的。”

嬴政面无表情,“往日倒是不听你们提起,这次倒是敢了。”

赢乘雷“神迹降世,天命归秦。妹妹和我都相信父皇身为天子必会倾听百家之言。”

潜台词以前不敢讲不敢表露的事,现在有了契机,那就讲一讲。即便不被认同,但也能以神迹来赞美嬴政,以求免去过重的惩罚。

嬴政嗤笑,“神迹”的影响力真是不小,可这世上根本不可能寻得真神。

水镜给的影像得慎重使用,不能把自己给骗了。鬼神之力缥缈难测,而落到实处的政策变化更重要。

嬴政 “你们兄妹俩的关系倒是亲近。与其他人呢还有玩到一块去的吗”

“我与兄长是志趣相投,平时能一起聊聊天。”

嬴云旗委婉表示没有与其他人相谈吕氏春秋。

她与嬴乘雷都没有同母的兄弟姐妹。两人的宫内生活,以平淡一词概括。不可能遭到苛待,谁人不畏嬴政之威,不敢做这种事。

不过,很少被父皇关注的孩子与受宠的孩子终是不同。两人罕与外臣往来,就在一方天地中读书思考,走得最远的地方只是咸阳城内。

嬴乘雷“母亲与赵长使来自不同地域。小时候听她们谈起两地风俗,从吃食到婚丧都有不同。六国旧地自有旧习,有的会随着时间改变,有的至死难变,像是母亲一直怀念蜀地食物的辛香。习俗尚且如此,遑论对于律法的认可。”

嬴政已记不清两人生母各是什么长相,更不可能了解其喜好,那都不是他会关注的事。

“咸阳的招贤馆一直都对外开放。若有兴致了解天南海北之事,不妨去听听。”

“喏。”,“喏。”

嬴乘雷与嬴云旗立刻应下,难掩愉悦情绪。得到父皇应允就不必偷溜出宫了。

嬴政加了一句,“微服出门带着侍卫,务必注意安全。游侠之风至今未歇,侠以武犯禁。即便是咸阳城内,也要保持警惕。”

两人再次应下。

嬴政瞧着,决定加派暗卫。

他都遭受了好几次刺杀,难说初出茅庐的孩子会遭遇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