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第二十八章 。(2 / 3)

本就藩的兄弟们在去年年末拖家带口回京,过年后都被留了下来。

今年大家可能都不会被放回去。圣旨已下,让孙辈们从五月起入宫上学。

朱元璋被水镜刺激得狠了,不想一个人受气而一改往日对儿孙的全面优待政策,如今开始不想再养闲人。

近期,已有位藩王被罚半年俸禄,这在以往闻所未闻。

明朝的轨迹确实与咕咕史书上的不同了。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水镜呢

思考没有答案的问题没有意义。

朱棣垂眸,如今只能当水镜是在示警,而他不可错失让大明通向更好发展的道路。

对于水镜,大年初一见过它的人都保持了缄其口,至于有否私下透露给小辈知晓

观察兄弟们的近况,暂时应该没人敢胆大泄密。

不说不代表孩子们毫无察觉。

由于极其反常的情况出现,向来骄奢淫逸的朱樉居然虔诚地开始修身养性,人们推测春节时宫中必有极度古怪的事件发生。

朱棣却没对孩子们解释半句内情,让他们以为是朱元璋为了选择新的继承人而对子孙们严格起来。

谁叫永乐帝是judy,让他更需谨言慎行,不能让儿子们惹出祸端。

不过,也非一丝不泄。

派姚广孝搜查西方资料一事,是当着长子朱高炽下令,不知大儿子会产生什么想法

回府。

朱棣顺势唤来长子,就瞧着圆滚滚的儿子慢悠悠地跨过书房门槛。

他不由蹙眉,“为父命你勤加锻炼,你倒是越练越胖了。”

朱高炽无奈且诚实地回答“儿子听命练习了,但动得多了,吃得也就更多了。不吃的话,整个人像是蔫了的白菜,读书都没力气。”

朱棣深吸一口气。小胖子,瞎说什么大实话

怎么就生了这个喜好与他截然相反的儿子,瞧朱高炽的模样更是不像他骁勇善战。

朱棣“今年,你才十五岁就已经胖成球,如此下去怕是走一步要歇步。何谈上战场,只能窝在府里了”

朱高炽患有足疾,在武功方面一直弱于弟弟们。

其实,他很清楚朱棣尚武,不喜自己对武功的兴致缺缺,但谁没个偏好呢

“父亲,您若出门打仗,儿子就帮您看好家,让您毫无后顾之忧。”

朱高炽不认为看家是弱者的行为,他不急不缓地抛出了这一句。

朱棣被朱高炽八风不动的模样给怼到了。

还真是现世报来得快,刚刚在宫里故意给朱元璋添了一次赌,这会被好大儿给还了回来。

朱棣冷笑,“年纪轻轻只想看家,不随你爹去冲锋陷阵,你还很心安理得。”

朱高炽无辜表示“爹,儿子都是为您着想。开疆扩土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将士,二是粮草。儿子自知武力欠缺,就从其他地方入手。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儿子以为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往往在战场之外。”

武功盖世,这辈子是不可能的。

练武是不可能练武的,上前线搏杀是武将的职责,他把握好战场之外的一切就行。

朱高炽说得义正词严。

朱棣听得气不打一处来。道理他都懂,就是瞧大儿子胖球的样子格外不顺眼。

“呵你懂得挺多,书得挺多啊。那你说说,可知托勒密的地心说”

朱棣认为自己非常讲道理,真是一位和善的好父亲。

瞅瞅朱元璋给出的则关键词,有两则是八十年后尚未发生的事。

这会他没以此为难胖儿子,而只问了第组里听也没听过的那部分而已。

朱高炽犹疑了,他该做出正确回答吗

这题一般人答不出来,亲爹看起来也不知道答案而是故意在为难他,要不要给爹留点体面与威严

朱棣一眼便知胖儿子的想法,这小子居然真的能答上来

“别吞吞吐吐,知道就说。”

“回父亲的话,我现在仍是一知半解,刚瞧了天文学大成的开头,就是托勒密写的。波斯文不太好懂。”

朱高炽谈起年初姚广孝被派去调查前朝有关西方的记载,自己虽然未得朱棣指派任务,可也主动寻觅一番。

“从元朝的秘书监志的记载,忽必烈执政时期,曾经掌管图书的中央机构有着一百多部波斯文著作的数、天、地相关书籍。

儿子只找到几本残卷,其余怕是早在战火里遗失了。残卷里幸有托勒密在一千两百多年前所著的地心说书籍。”1

朱棣闻言,深深看了一眼小胖子。

忽必烈死在一百年前,而当时元朝官方少用汉语。那些旧时藏书多为番邦文字,如今罕有人懂,在无人问津中它们早就散佚了。

不打无准备之仗。

胖儿子能在没人要求时主动寻到旧书一读,是真有些看家本领在身上的。

朱棣沉默了片刻,不似以往对朱高炽不好武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