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二十章 。(1 / 3)

当你获知未来的走向,会为某人将来犯下的十恶不赦之罪而提前判他死刑吗

嬴政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世界与水镜所示的历史已然不同。

改变已经发生,张良的刺杀被“神迹”挫败。神迹是假的,但旁人都信以为真。

这点重要吗

太重要了。

重要到足以成为一股无形力量让六国余孽丧失斗志,让天下百姓对大秦归心。

水镜表示为信号卡顿带去的不便给出补偿。

在两年内能重播三次本集影像,可以自主控制播放或暂停的进度。

嬴政昨夜试了试,默念重播启动语,凭空就放出视频,且可以控制画面的大小与音量。

第一幕是头顶浮现祥云,与那日的神迹出现时一模一样。

他立刻默念暂停,随后的仙山、神兽、仙音等画面必须用在刀刃上。

在确定影像真的能重播后,默默庆幸起来。幸而被张良刺杀时,水镜发生了信号卡顿,卡得非常好

当日倘若没有卡顿在金光遍天时,其后果不可设想。

尽管水镜允许改变播放画面大小与音量高低,但假设这句操作说明出现在博浪沙刺杀日,是否能当场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那时,嬴政视仙山神兽为神迹,压根不知后续内容会如此残酷。

假如他为扩大神迹效应,选择播放画面最大化又提高了音量,那会引发一场惨剧。

秦朝的大限将至将被公之于众。

作为始皇帝的威严在鲍鱼覆盖尸体中跌到低谷,六国余孽岂会不伺机作乱。

哪怕知晓秦崩的因由能提前除去赵高,但这个好处远远抵不过民心哗变带来的混乱。

幸而,那些内容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

水镜就是一柄双刃剑。

嬴政敬慎而警惕,水镜之后会在哪种情形下出现

在观影时能否中途喊停,或是随时变化它的大小与音量

上次没有尝试,下次有机会必要做多番尝试。

在没摸清规律前要时刻警醒。

宁可把水镜最小化成手掌大小,将音量无声化去读底部字迹,也不能让旁人随意围观。

这种不可控的力量让人又爱又恨,只能希望它是在朕独处时冒出来。

此事多虑无益,眼前要先处理赵高。

赵高,出生于隐官,那个收容犯罪受刑人员的地方。其母获罪,被行刑后身体有残缺。

他能够作为史学童入学室是子承父业,凭着一笔出色的书法与精通律法入宫任职。1

嬴政命其担任中车书令,掌管乘舆之事。

虽然这一官职只是中级官员,但管理皇帝车驾非心腹不可用。

瞧着眼前的赵高,他不卑不亢且谨言慎行,表现就像是最完美无缺的忠臣。

历史上,此子大逆不道地篡改遗诏以图权倾朝野,是人心易变吗

或者他早就包藏祸心,一直有着不安分的野心,但将伪装之术练到了登峰造极

嬴政回想过往十几年,赵高从未表现出权欲熏心。

前些年,因罪被蒙毅判死刑,而被特赦后鲜少对蒙氏兄弟有所怨怼。

哪一个是真的赵高

嬴政已经有了答案。

想起了自己年幼时在赵国的经历。人过于懂得忍耐与蛰伏,其实是很危险的事。

如果没有被彻底磨平棱角,而是在静静等待爆发的契机,一旦抓住翻盘机会就如同洪水猛兽破牢笼而出。

这样的人很危险,留不得。

史上,赵高敢做出矫诏之举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本性被释放了。

这些思量丝毫不形于色。

嬴政没有立刻用朕看到历史发展的说辞将赵高下狱,而先秘密调查他现今的行事有否出错。

此子在几年前曾经犯下可判死罪的大错,那起案件后是否无懈可击了

在任职中车书令后,他罗织了怎么样一张关系网那些人也都需连根拔起。

用一个人尚未做的事将其定罪,或许会引发人心慌慌,但赵高案的情况特殊。

选择小范围特定人群,给他们瞧一瞧历史上的赵高乱秦。但凡忠于大秦的人,都会说提前杀赵高是杀得好。

可惜,重播影像无法截取后面某一段内容提前播出。

如今需要先选定再次出现神迹的位置与时间,待利用好神谕的片段后,再于小规模人选范围内播放后续内容。

让神迹再现的地点就定在了楚国旧地。

嬴政记得清楚水镜里提到张良逃亡后的那几句话。

咕咕没有具体讲述汉朝成立的过程,却能从项羽火烧咸阳宫,刘邦去咸阳服过徭役,他得项伯相助逃脱一劫,而项羽自刎乌江等词推测出大致过程。

无外乎项羽刘邦先反秦,后来争夺天下时,刘邦获胜。

此时,刘邦不过籍籍无名之辈,项羽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