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八章 。(2 / 3)

当时他对朱八八说处理藩王,“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1

后来,我们都看到了。朱允炆上位,没用德与礼的怀柔手段,也没先上削的威胁,直接抓人,第一个被废的藩王飞速诞生。

请注意,这时距离朱元璋去世,仅仅过去了两个月。

殿内,气氛凝固了。

朱允炆只觉二十二道目光齐齐锁定在自己身上。他背后冷汗直流,脸色更是乍红乍白,很想辩驳这一切都没发生啊

现在,他没被册封为皇太孙,与黄子澄之间也压根没发生那样的对话。

朱橚作为被水镜点名的当事人,也不似往日好脾气。

直接嘲讽“建文帝真是厉害,比汉景帝都要行动迅速。刘启是继位三年才削藩,咱侄子是三个月不到就出手了,有多迫不及待啊”

“五叔,我”

朱允炆想要解释,但被朱元璋打断了。

朱元璋“安静,继续看。”

水镜画面不停。

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建文帝选择队友的眼光,远远不及汉景帝,关键时刻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结局。

在削藩之初,在对谁下手的选择上,黄子澄与时任兵部尚书齐泰有过分歧。

齐泰说燕王手里有重兵,这个人也素来有野心,第一刀要朝他砍。

黄子澄说不行。燕王坐大一方好些年了,这一刀砍不动。先对周王下手,是能砍断燕王手足。

其实,两人的终极目标虽然一致,但方式方法不同。

建文帝选择接受黄子澄的谏言。真就是一个敢说一个敢做,先除去周王。

聪明人能读懂这是一个信号。

接下来,依照常规操作,没实力的时候打了东家总要拉拢西家。

建文帝偏不,他在短短一年中又对齐、湘、代、岷四位藩王下手。湘王身亡,另三位全部被废。

朱八八去世时,他活着的儿子有十九人。建文帝连废五位藩王,湘王更是惨死,让剩下的藩王怎么想

傻子都能发现不论燕王主观上是否想过辅佐新君,建文帝没给对方君臣相合一丝的可能性。

燕王倘若不反,他的结局无非是死亡或者被幽禁一辈子。若是反了,失败是死,赢了就是做皇帝。多么简单的选择题,我们都会做。

这会殿内的气氛更加压抑。

尤其是朱柏,他从乍见水镜时的兴奋激动,变作了黑云罩顶的阴沉压抑。

他死了,自杀,一把火烧了自己。

三年前,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八哥朱梓与王妃在家中。

那时发生了胡惟庸案,而八哥自杀原因至今成谜,没人敢问父皇一句究竟是为什么。

没想到啊,没想到,老朱家不只一个死的,自己在历史上也会走上这条绝望的路。

朱柏自嘲地说“四哥,是不是我的死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你决心反了。这样也好,我的死还算有价值。大家说是不是啊”

这问题叫人怎么回答,场面一度寂静得尴尬。

此时,朱樉突兀开口,“十二弟,你就别悲愤了。你好歹还知道自己咋死的。我呢我的死因是啥啊我总不能一点价值都没有就死了吧老三,你说呢你觉得你是咋死的”

朱棡不想搭理朱樉,二哥脑子真不怎么好,估计是蠢死的。

朱樉却没放弃猜测,哭丧着脸看向朱元璋。也不叫父皇了,直接喊爹。

“爹,您要给儿子做主啊您说是不是有人使了阴招,在您眼皮底下把我与老三都给暗杀了先下手为强,除掉两个威胁。这凶手歹毒啊”

疑犯是谁

朱樉瞧向朱棣,随即摇了摇头。

不一定是老四,他要杀的话,第一个该是把新君扼杀在储位上。

然后,就看向了朱允炆。

这大侄子行动够迅速,是不是他下的毒手在登基前就要扫清最年长的两位叔叔。

别说朱允炆为了制衡不会要他们的命,瞧瞧建文帝的决策,那就是要搞全灭。

朱允炆瞪大了眼睛,一个劲地摇头。

千古奇冤他没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真的没有动过杀心。

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元始天尊,哪个显灵帮他澄清真相。他怎么那么苦命要背黑锅啊

作者有话要说  1明尹守衡皇明史窃卷三革除记

明史黄子澄传

惠帝为皇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孙是其言。

明史纪事本末

泰曰“燕握重兵,且素有大志,当先削之。”子澄曰“不然。燕预备久,卒难图。宜先取周,剪燕手足,即燕可图矣。”,请牢记:,免费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