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西夏皇室内乱,宋神宗以为有机可乘,但宋军两次战败,宋神宗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的计划彻底破产,于是在元丰八年,即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在福宁殿忧郁而逝。
的确是可惜了,宋神宗虽然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但他维持新政,坚持变革的决心基本不变,算是宋朝少有的,有抱负,也算是有作为的皇帝了。
而宋神宗去世之后,失去了皇帝的支持,王安石变法便开始遭受致命的打击。
毕竟能够与他碰撞出火花的人已经没了。
赵匡胤捂住心脏。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不该报以期待
难道宋朝就要一直如此“积弱”下去吗
是天命如此,还是报应是他取后周而代之的报应吗
宋神宗赵顼不是早死了吗,他死的时候,儿子还很小,于是这时候,高太后就出来垂帘听政,帮着处理国家大事。
只是这个高太后,一直都特别不喜欢王安石所提倡的新法。
于是高太后直接将王安石的宰相之职给撸了,换了一个和她同样保守的宰相这个宰相一上台,就将新法废得一干二净,全面恢复了旧法,而这个新人宰相,大家也都很熟悉
那个有名的“司马光砸缸”故事,其主角司马光,就是支持旧党,顶替王安石,全面废除新法的新上任宰相,不仅小时候能砸缸,长大后也能搞砸了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能使大宋做强做大的新法变革。
所以说这果真是从小就能看到大啊。
宋朝赵顼时期
宋神宗赵顼还没从自己会忧郁而逝的冲击中回过神来,又被这接二连三的消息冲击得头脑发胀。
而朝堂之下,司马光更是脸色难堪难看。
他的确是支持维护旧法的,可原来在后世之人眼中,竟是如此看待他的
他搞砸了难得一次能让大宋变强的机会
司马光只觉得脑袋一阵晕眩,这么大的罪责,竟扣在了他的脑袋上
不止如此,司马光还有一件事也颇受诟病
之前我们不是提到,宋神宗赵顼的忧郁而逝,是因为西夏皇室内乱,宋神宗觉得有机可乘,结果两次战败吗
司马光这件颇受诟病的事情,也与西夏发生内乱有关。
宋神宗在位后期,西夏发生内乱,皇帝夏惠宗遭到太后梁氏的幽禁。
由于当时西夏朝政都把持在梁氏家族手中,夏惠宗在这场内斗中毫无胜算可言,于是无奈之中,夏惠宗只好向北宋求助,而为了表示诚意,夏惠宗也是下了血本。
他向宋朝表示,只要能帮他渡过这个难关,他愿意将“河南地归宋”,这里的河南指的就是西夏国境内黄河以南的地盘,其中就包括了西夏经济的命脉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
赵顼心有鼓动,心想,这如何能叫他不心动
于是基于此,一场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元丰西征,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大家刚才也都知道了
令人遗憾的是,“元丰西征”在基本十战九胜,及一次无功而返的情况下,最后却因主帅贪功而导致了宋军伤亡惨重,以至满盘皆输的结局,宋神宗也主要因此战失利而忧郁成疾,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不过元丰西征也并非全是无用功
首先是这场西征让北宋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也将西夏打得奄奄一息。
其次是宋军将士经过浴血拼杀后,最终占领了西夏部分边境地区。
赵顼刚又狠狠遭受打击的心,不由得再次活泛了起来。
可等等
话说回来,这件事和司马光遭受诟病之事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
因为宋军将士拼死拼活,浴血奋战后才占领下来的西夏部分边境地区即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吴堡等寨,竟特么的让司马光归还给西夏了
没错,司马光主政后的第一件事是废除新政,即王安石变法,第二件事就是要还地给西夏
而且他还给出了两点理由
赵顼只觉得脑袋嗡嗡的,所有积累的怒气一齐迸发不由得高声怒斥“司、马、光”
“陛陛下”
司马光脸色惨白的跪拜了下去。
他想解释,他想找理由“陛下,臣”
不过话还未出口,天幕已经帮他将“解释及理由”说了出来
司马光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夏国主赵秉常为臣下所囚”,即夏惠宗遭到太后梁氏的幽禁,所以才向我们求救,神宗皇帝兴兵讨伐就是为了给人家赵秉常帮忙。
可是神宗皇帝在位期间,主持新政的这帮小人却顺手将人家的土地给占领了
所谓是“此盖止以借口,用为己功,皆为其身谋,非为国计”,这实在太无耻了
所以这些地方得归还给人家西夏,以彰显咱们的大国风范才是。
而且为了增强说服力,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