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茶的功夫,就又回到了起居的地方。
凤仪宫比起瑶华宫更加大气华贵,且占地也更大些,将来要添的人,天子已经都替她安排好,不必她亲自再选。
“朕会让钦天监选个好日子,仪程上也不会让你太劳累。”
李翾看着她,目光炙热又澎湃着汹涌的情意。
“昭昭,朕等那一日已经很久了。”
天子下旨立择吉日册立昭贵妃为后的消息,迅速在朝中传开。
不久后宫又传来消息,说是昭贵妃再次有喜了。
难道皇上是为了这个才立后的
可这也说不通,昭贵妃已经育有一位皇子,肚子里怀着的还不知是男是女。
虽说慑于天子往日威严,没人敢直接提出反对,可还是有人觉得不妥。
原因无他,天子登基后未立中宫,已经默认将来的皇后之位是留给太子生母的。若立了昭贵妃为后,岂不是皇上要立六皇子为太子
传言中六皇子聪明伶俐,可毕竟只是不足两岁的奶娃娃。且前不久又出了大郡王造反一事,不免让人浮想联翩,有碍皇上英名。
若皇上立身份高贵的世家女为后也就罢了,偏生昭贵妃出生着实算不上显贵但贵妃着实貌美聪慧,勾着皇上改了主意也不一定。
有人想到了去探探亲王们的口风,他们的理由正大光明,都是为了皇上的名声考虑。
然而这次从宁王到平王,对天子立后一事竟表示支持,还上了折子庆贺。
御书房。
江煦平定了西北之乱后便秘密回京了,正好赶上立后前到了京城。
他也听到了些关于昭贵妃的传言,还没来得及回府,就风尘仆仆的进了宫面圣。
“臣听说朝中因昭贵妃的出身而对立后之事颇有微词。”江煦上来也没绕弯子,开门见山的道。
李翾微微颔首,有些奇怪他突然关注此事。
“若是皇上和昭贵妃不介意,可以让贵妃娘娘与臣家中认个干亲。”江煦神色认真的道。
他话音未落,只见正在悠闲喝茶的天子险些被呛。
“你比朕还大两岁,且你大哥的长子都要比昭昭大上一轮了,要昭昭怎么论辈分”李翾好不容易平复了呼吸,满是疑惑的道“大将军,朕发现你对昭贵妃很是关心。”
江煦才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歧义,解释道“皇上别误会,昭贵妃是臣旧识的女儿,故此才想着能否尽绵薄之力。”
李翾闻言,心中愈发觉得古怪。
江煦虽是知道慕清淮的事,可他并不知道顾昭的身世才对。
“你的旧识”李翾不动声色的追问道。
江煦迟疑了片刻,还是如实道“臣认识昭贵妃的母亲,她于臣有恩,臣这才”
原来如此。
李翾暗中松了口气,对他道“你还不知道,昭昭是慕清淮的女儿。”
慕清淮冒死杀出重围及时搬来救兵,论理他是有功于国的。
若给他恢复名誉,顾昭便也成了功臣之女。
李翾才起了个头要说,她便婉拒了。顾昭不想辜负自己父亲和李翾的良苦用心,他们心中都是有大义的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不过是些流言罢了,她并不放在心上。
“慕大哥原来是他”江煦愕然的愣了片刻,才勉强笑了笑,眼中似是闪过一抹释然。“若她嫁的人是慕大哥,倒也相配。”
慕清淮比两人年纪都大,为人爽朗正直,且在兵法上也颇有造诣。
若他还在,这大将军的位置还不一定就是他江煦。
李翾如今动了心开了窍,自然看出了江煦面色不对是为了何事。
何止是故人,只怕江煦喜欢昭昭的娘亲,只是求而不得罢了。
在天子意味深长的目光中,江煦突然回过神来,为掩饰尴尬,他忙道“即使如此,倒是臣多虑了。”
等到江煦告退离开后,李翾放下了笔。
钦天监送来了三个好日子,他准备拿回去跟昭昭商量商量。
至于江大将军那爱而不得的旧事,他还是先替江煦瞒着罢。谁让他上来就要昭昭认干亲,若是义妹倒也罢了,若是认了义女
李翾立刻收住了思绪,起身回了瑶华宫。
熙和十六年,九月十六。
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湛蓝的天幕万里无云澄澈如洗,万丈光芒洒向大地,时有清风徐来,令人精神一振。
今天是天子册立皇后的日子,他御极十五载,终于要迎来自己的妻子。
立后大典在太和殿前举办。
虽说从下旨到仪程的举办不足一个月,但看今日盛大的仪仗在广场铺开,成千上百的护卫、内侍、宫人有条不紊的各司其事,明眼人一看便知,礼部下足了功夫,且筹备的功夫起码要两三个月不止。
原来皇上早有安排。
站在此处观礼的朝臣们不由庆幸,好歹他们识趣没有去上那些迂腐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