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抽丝剥茧(2 / 3)

的话到了嘴边莫名说不出去“成吧。”

祝凌这才有空认真翻了翻手里的书。这书不是单纯的诗集或集注,而是被人整理过、特意挑选了难度的手抄本,一字一句,都是细细密密的用心。

“那我开始了。”祝凌提示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夕贬潮州路八千”

祝凌翻书的手一顿“你再说一遍”

或许是祝凌的神色不对,芷兰脸上的自信开始变得犹豫“不对吗”

祝凌摇摇头“不对。”

“我这首没背熟,下一首一定可以”

“是千里江陵一日还。”祝凌说出了正确答案后又问,“多情自古空余恨”

“道是无情却有情”

祝凌“”

怎么又错了

她试探着再问“仰天大笑出门去”

“归来倚杖自叹息”

祝凌“”

她三句一句都没对

她不死心地又抽了一句“垂死病中惊坐起”

芷兰信誓旦旦“日啖荔枝三百颗”

祝凌“”

系统

你要说她学渣吧,她还知道那么多诗句,你说她不是学渣吧,她一句也没对。

祝凌有念了一句鼎鼎有名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祝凌感觉麻爪,她陷入了沉默这时真是无声胜有声的真实写照了。

“咳”细帘的另一端忽然传来一声压着的轻笑,“丹阙姑娘不必惊讶,她这已经有进步了。至少听起来像一句诗了不是”

芷兰垮下了脸。

祝凌“”

什么叫听起来像一句诗了

在她疑惑骤起的时候,她听到霍元乐的叹息“她之前背的诗,比这离谱多了。什么楚王好细腰,单于夜遁逃、什么近乡情更怯,十步杀一人背不出的时候,便一句诗反复地用,我言欲为圣明除弊事,她回不如自挂东南枝,我言人生在世不称意,她回不如自挂东南枝”

祝凌“”

系统

“所以”霍元乐压着笑的声音传来,“让丹阙姑娘以陪她读书为报酬,并非看轻姑娘。”

祝凌内心痛苦面具。

这还不如看轻她呢

她艰难地问“那她的译文与章句,学的如何”

“唔”霍元乐沉吟,“丹阙姑娘不妨一试。”

芷兰默默地捂住了脸。

祝凌叹了一口气,她拍了拍芷兰的肩“我只是看看你掌握的程度,你不要紧张。”

再坏也不会比眼前这中情况更坏了

祝凌满怀期待“潭中鱼可百许头,何意”

芷兰迟疑着不敢作答。

“大胆说。”祝凌鼓励她,“没事的”

“潭里的鱼可能有一百多个头 ”

祝凌“”

这合理吗

百头鱼山海经的第几页啊

“那”祝凌深呼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吃马的人不知道它能跑千里就把它吃了。”

祝凌“”

她合上了书,她觉得她不用再问了。

沉默,是现在的车厢。

过了好一会儿,细帘另一端的霍元乐才慢悠悠地开口“我适前与丹阙姑娘交谈,姑娘说要去王都寻人,如今韩国境内不算安稳,姑娘孤身一人又身无分文,着实危险。不如与我们同行姑娘只需像今日一样陪她读书就行。”

祝凌“”

她现在已经在考虑和他们分别后靠抓悬赏罪犯赚钱的可能了。

不过

“公子为什么改变了主意是知道我的身份了吗”

丹阙是直爽,但不是笨蛋,一开始的霍元乐可是要在下一座城池将她放下的,他这样的人想法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

刚刚还有些搞笑的温馨气氛荡然无存,她坐直了身体,声音里自然而然地生出一股凛然锋锐来“因为蓬莱,对吗”

“姑娘聪慧。”霍元乐隔帘赞叹,“蓬莱的璇霄,在燕国的昌黎郡可是声名大振,我在韩国,亦有所耳闻。”

“你在威胁我”

“不是威胁。”细帘上霍元乐的投影依旧不动如山,“我只是好奇。蓬莱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迷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出世便有英杰。”

“姑娘容貌姣好,识文断字通晓经义,有不弱武艺傍身的同时,又身中难得的剧毒。”

前者证明她出身不凡,后者证明她处境危险。

“七国之内,像姑娘这样的女子自然有,但极少;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却不慌乱,自有底气,少之又少;敢于毫无防备将性命交托给看似年幼的孩子险中求生,就近乎于无了。”霍元乐擅长抽丝剥茧,零碎的信息被他整合成惊人的猜测,“所以我只能大胆推断,姑娘来自海外,来自那个刚刚出现在世人眼中的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