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无需在受苦,却需面对许多危险。”n
红莲垂首。n
“你就是太操心了。”n
“韩成非小孩子,如今历练多年,该如何抉择,他应该有数,何况,他身边还是有人出主意的。”n
“他,不会有事的。”n
“庄北上修行,小心一些,亦是如此。”n
“你无需太过于担心,有那些时间,还是好好的将紫兰轩俗事处理好,再好好的修行。”n
“一年期满后,若有所得,实力精进,当为好事。”n
“……”n
红莲的心思越来越多了,越来越繁琐了。n
往昔韩国之时的那个天真无忧无虑的公主……越来越远了,此刻,多有些后悔让红莲参与、了解、处理诸般事。n
果然还和以前一样?n
也好。n
也不好。n
无论如何选择,一些事好像都避免不了。n
也难以避开。n
还是让她自己想一想吧,接下来不能离开兰陵城,有足够的时间淡化一些心思和念头。n
n
“入夏以来,天下诸郡之事,不为少。”n
“中原的水灾,遍及数郡之地,侵袭的县域更是多达四十个以上。”n
“朕登王位以来,还从未见过这样的水灾。”n
“与之相比,江水之地虽说也有水灾,小了许多,虽小,也不能忽视。”n
“恒山郡、广阳郡、代郡之地,更有旱灾出现。”n
“相隔不到千里,一则多水,一则少雨。”n
“朕……难解昊天之事。”n
“……”n
车驾入闽中郡,临近瓯江,至东瓯之城。n
没有入城叨扰,城外十里驻扎营地,相对于面前案几上的一份份文书消息所语之地,此间风清气和,祥润一片。n
眉头微皱,灰黑色泽不住增多的浓眉不自觉挑起很多,一览手中这份关于代郡之地的旱情文书,嬴政深深的呼吸一口气。n
双眸流转平静的光泽,这些事……不为大,于帝国而言是不为大的。n
只不过,那些事一起出现,就不太好了。n
今岁的帝国规划文书中,眼前诸事都是意料之外的,都是需要耗费心力给于好好处理的。n
尤以声势浩大的中原水灾为先。n
今岁的帝国,好像有些多灾多难。n
当然,于外是有所得的。n
然则,于外所得,也只是多了一些土地,多了一些治下之民,其余则不显,眼下难得。n
“陛下。”n
“陛下无需为那些事情太忧心,那些事都有成例可以处理,虽大,慢慢处理,会一一恢复原样的。”n
“旱灾和水灾之事,本就无常,本就难料。”n
“看起来是坏事,长久来看,未必是坏事。”n
“如当年帝国修建郑国渠,那个时候,帝国也是遇到难得一见的旱灾,关外和山东一些地方亦是如此。”n
“可是,帝国渡过去了,还修建成了一条灌溉数百里之地的郑国渠,关中至今富足无虞!”n
“如今,诸事虽发生,帝国诸郡皆有人手物力落下,想来再过一段时间,当可将它们一一理顺如初。”n
“……”n
李斯一礼。n
身为领国府政事的相邦,陛下刚才所言的那些事,亦是在国府处理的范围之中。n
国府各大行署都有所动。n
一些稍小的事情,国府行署都能按照惯例给予处理解决,若是稍大的事情,则已经早早快马加鞭的送至这里了。n
也有一道道文书下达。n
“此等之事,的确莫测,如今多言,也是无用。”n
“先前派高儿前往中原治理水灾,以那时的文书来看,事情还不足够大,现在,有些难料了。”n
“冯去疾!”n
“你抽调一些国府之人,也过去瞧瞧吧。”n
“……”n
李斯之言,是那般道理。n
为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头痛,多无用。n
探手随意取过一份文书,当地的县令之人都在及时救灾了,已然心意,然则,如中原之地的水灾,非一处两处郡县可解决。n
高儿。n
能力有一些,若说可以将中原的水灾尽善尽美,自己不为确定。n
但有所失,大河两岸的许多人当有麻烦,思忖之,看向随行的一位臣子。n
“诺!”n
一位年岁稍长的中年男子近前,黑色锦袍多规矩,一礼而落。n
“如若高儿行事无碍也就罢了,若有碍,当及时匡正。”n
“水灾危及数十个县域,其势不小,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灾情控制住,将诸般事一一处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