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快的静谧。
只是这种静谧,待到麦凡转到小街时,就打破了。
这条小街很是热闹,它是由一个个的小食摊凑聚而成的。
民国年代,想要来海上市谋生,实际上是很简单的。
人们只需要挑上一根扁担,把老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带过来,用不了多长时间,人和吃的都会落地生根。
而在这些吃的东西里面,材料最实足,价格最实惠的,就会受到更多的人追捧,毕竟这里是以精打细算著称的海上。
这样也就造成了,麦凡来到的这条街上,想要给自己找一碗稍微精细点昂贵点的早餐,都得多看两家。
毕竟这时代最流行的早餐,还是大饼,油条,老虎脚爪。
摊子上赶早的食客,只需要一副大饼油条,再加一碗咸豆浆,就能对付肚子。
麦凡有些嫌弃,这豆浆怎么能是咸的
麦凡从小到大就没喝过一口咸豆浆。
他探过头去,看着卖油饼的摊子上,有几个客人,还用白糖化开的水去泡油条
麦凡就将有关于油条和豆浆的选择给摒弃掉了。他顺着这条街一路溜达过去,终极是选了一处带着肉味的摊子坐了下来。
收拾这处摊子的阿婆,人很干净。
头发一丝不苟的梳在脑后,用跟乌木的簪子挽了一个发髻。
阿婆面前的案子上,蹲着一排白白的面皮。是馄饨皮儿。
有客人需要吃碗热乎的,她就会站在案前,拎起皮儿现包。
阿婆煮馄饨的速度也很快,她旁边的大锅烧起来的时候,面前瓷碗一字排开了最少十个。
每个瓷碗里放一小勺猪油,小半勺酱油,一点点的榨菜,一抓把的蛋皮丝,零星捏上几粒小葱,开水一浇,就是一碗香气满溢的馄饨汤。
当中浮白飘绿,黄橙橙的蛋黄丝儿配上红彤彤的榨菜苗,煞是好看。
大锅之中的圆肚馄饨,只要是在面上翻了跟头,让阿婆看到了踪迹。
那么等待它们的结果只剩下一个,一把硕大的笊篱抄着底儿的一捞,这些在热水锅中翻江倒海的馄饨大将们,就被丢到了碗中。
这个不错卖相满分,就是它了
麦凡开口“阿婆,来一碗馄饨呢”
“好的少年伢,要不要再来几个烧麦的”
年轻人只是一碗馄饨肯定是吃不饱的。
麦凡往大锅旁边的蒸笼处看过,就看到那个阿婆很是自豪的将上面虚扣着的盖子给拎了起来。
这不算大的小蒸屉里,挤着五个翻着菊花瓣的烧麦。
猪油将当中的糯米粒,浸的油汪汪又粒粒分明,能着色的酱油,把烧麦的芯儿,都涂成了一看就有食欲的浅酱的颜色。
只一眼,麦凡就下了决定“那就再来一屉猪肉烧麦。”
一句话,就让那阿婆的应承声都欢快了几分“好的呀小客人慢用的。”
说完,浅口的大瓷碗摆在麦凡的面前,当中轻荡荡的飘了六个猪肉馄饨,一小口的蒸屉摆在瓷碗的前面,竹筷,酱油碟,外加一红彤彤的辣子罐儿一并都摆在了麦凡坐着的小案几上。
闻着这香气四溢的早点,运动了一晚上的麦凡只觉得饥饿难耐。
他端起海碗,吸溜溜的喝了一口汤,然后就埋头大快朵颐了起来。
这个世界的早点,没有现实世界里的精致。
可是味道却是实打实的天然,粗粝之中带着美味应有的朴实。
麦凡吃的斯文有礼,放下空碗的时候,摊主阿婆才只收他80个大钱。
这个时候,物价还没开始飞涨,若麦凡不贪图口腹之欲
他在这条街上吃一顿套餐,最多不过二三十个钱儿,就能将自己的肚皮塞的溜圆。
美味的早餐,提起了麦凡的精神。上到大路麦凡为自己叫了一辆车。
“花园路思文书斋。”
黄包车夫应了一声好,拉起车直奔着富人区扎堆的花园路。
花园路位于海上区的法租界中,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才能住进去的区域。
麦凡要去的思文书斋,是坐落在法租界与普通老百姓接壤的边缘区域。
书店很大,窗瓦通明。
老板是一个长衫的读书人。
书店内里售卖的书籍,有中有西,若是赶巧了,还能买到英文原版的与外文专业的书籍。
因为种类丰富,这个思文书斋的生意不错。
麦凡每次从学校放学后都要从这个书斋门口经过,进去瞧瞧最新的画报。
一来二去的,这里就成为了他另外一处消遣时间的地方。
思文书斋向阳的一角,被这家店的老板开辟出来了一处读书区。
区域中有英吉利式样的餐桌,人造革面儿的沙发。
落地的窗户,外搭的凉棚,以及偏西方的下午茶。
麦凡最喜欢的做的事,是约一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