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他皇叔为了挑拨策反闻氏一族,进而激化矛盾,使用的手段。
所以,这个所谓的无名牌位,是他故意安排的吧
就是为了拿来骗不知事的小姑娘的,撺掇沈阅对朝廷,对他们父子的仇恨的
这时候的他,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压根忘了探子一开始就说了
秦照供奉的这个牌位,是十年前就已经在了的。
探子不明就里,也不敢妄加揣测,只是稍后又如实补充了一条线索“而且据善清庵的僧侣回忆,好像在二月初的某天,安王殿下与准王妃就曾经先后上山,去过一次他们庵堂。不过当时两人并非结伴同行,闻家姑娘是带着婢女上山烧香的,至于安王殿下他好像低调走的后山,是去给他供奉的牌位和长明灯添香油的。”
秦绪神情一肃,再次确认“二月初,具体哪天”
“这个”探子面露难色,“时间过得太久,管事的僧尼也没说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时他们走的一定不是一路,因为是闻家姑娘事后向寺里打听,说她认得那天出现在寺里的安王殿下,跟寺里人套话来着。”
这一条讯息再抛出来,秦绪整个人就更加不好了。
二月初
那就应该是秦照和沈阅他们刚进京不久那会儿的事了。
如果说秦照去善清庵,还可以解释是有正当理由,是为了他供奉的牌位添香油的,那么沈阅呢
据他所知,那丫头前面在京生活了十几年,她压根就不该知道有善清庵这么个地方
秦绪的脑子整个都乱了。
思索了好半天,还是只能先抓明显可见的线索,又再吩咐探子“你再去善清庵。不是说二月初皇叔过去是添香油的吗查他们的功德簿子,那里能查到他上山的详细日期。”
探子看他已然整个失态,知道事情紧急,应诺一声就又紧赶着去办事了。
秦绪此刻却是坐立不安。
秦照和沈阅的这门亲事定的,本来就叫他们父子都大为光火,就算只是阴差阳错的巧合,也已经有够闹心的了,万一
万一这里面还有什么人的算计和处心积虑的阴谋呢
那后果必定更加的不堪设想
他在书房里,又左右踱步了几圈,居然也等不得探子再回来,直接推开门大步往外走;“荣锦,备车。”
荣锦亦步亦趋赶忙追上去,看看天色“上朝再晚半个时辰去也不迟”
秦绪原是一时冲动,想去闻家找沈阅问个明白的。
荣锦的话如是兜头一盆冷水,倒是将他泼醒了
现在他自己心中都是一团乱麻,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贸然去找沈阅能有什么用而且为了这种捕风捉影的猜疑就误了早朝,也不合适。
秦绪脚步顿住。
袖子底下的拳头捏了又捏,终究还是强行按捺了情绪,又转身折回了屋里。
只是他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迫切想要一个清楚明白,这天去上朝明显的心不在焉,连续两次走神,错过了皇帝的问话。
皇帝心中不悦,可到底也要维持颜面,后面干脆就没再点名叫他。
就这么浑浑噩噩的从朝堂上下来,回到东宫,去善清庵的探子已经再度回来。
果然
功德簿上查到了秦照和沈阅初次上山的确切日期。
竟然
就在他们双双回京的次日
这一重发现,非但没叫秦绪定下心来,反而越发加重了他心中的疑团。
可是经过一整晚的权衡与思量,他此时多少是冷静了几分下来,也不能大张旗鼓找过去点名见沈阅,他就以探病为名,又迂回着去了太师府想要碰碰运气。
这日是四月十五,次日便是秦照和沈阅大婚之日。
闻府上下都忙的脚不沾地的为着喜事做最后的准备,府邸内外一派的喜气洋洋,入眼就是一片刺目喜庆的大红色氛围。
秦绪如今与闻家的关系已经今非昔比,纵然他是太子,也不好公然提出要单独与人家家里正在备嫁的姑娘见面。
是以,这一趟,他终究无功而返。
去四喜堂,干巴巴勉强的应付着和闻太师说了两句客套话,料想今日这情况沈阅也该是不可能有闲暇来这边表孝心的,他也就不再做无用功。
结果
好巧不巧,出府的路上就刚好遇到长赢亲自带着内内廷司的人来给沈阅送嫁衣。
双方错身而过。
秦绪亲眼看着华丽的凤冠与嫁衣被人捧着自他面前走过,兴师动众送进了闻府的内宅。
他没见着沈阅,这一刻看着张灯结彩无比热闹的闻府,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很古怪且不合时宜的念头
上辈子,他娶她时,闻家人也该是这样隆重又盛大的替她打点准备过婚事吧。
可是再往下细想时,他却不太记得新婚夜看到的沈阅是什么样子了。
大抵
还是因为没走心吧
毕竟